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与青年朋友谈文学(周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8日09:45 来源:人民日报 周 涛

  谁能爱文学一生

  谁能把文学爱一辈子呢?

  年轻时谁能一点儿都不爱文学呢?但是谁能把文学爱一辈子呢?这是个问题,值得深究。文学和人的关系,类似初恋和婚姻,所有的人都有过初恋,就像大部分人都喜欢过文学,文学像初恋,婚姻却是最终选定的职业。和文学结婚的人总是少数,而这少数里有些是结错了,白白耽误了一生。也许你真爱文学,爱了一辈子,忠贞不渝,痴心不改,但最终才明白,文学不爱你。还剩下少而又少的人,爱了一辈子文学,文学也没辜负他。这种人才是爱对了。大家要仔细掂量好,初恋可以一生难忘,但切勿勉强结婚。结婚结错了也可以及早回头,另选更合适的职业,切莫耽误自己一生。

  只有那些打心眼儿里认定自己的人,不为外物所动,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那就——坚持下去。

  搞文学能给人带来什么?

  能带来什么?——当然指的好处,名声、地位、金钱。

  但是真的不要指望那些现成的榜样。人家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名总算大了吧?莫言努力,文学带来。

  但是不要指望这样的榜样,榜样的力量虽然是无穷的,同时也是不好学的。一百年中国只有一个莫言。

  自古就有“穷文富武”一说,杜甫住茅屋,还为秋风所迫;曹雪芹那么天才,还“举家食粥”;蒲松龄才气惊鬼神,却还得屈身折腰奉迎县吏。一个字,惨!可成千古不朽之业,却在现实中无立锥之地,这就是文学的窘况。

  现在没那么惨了,但多少人躬身案牍、灯下长熬,写了一生留不下一个字,临死都不能瞑目的作家有的是!

  我想说的是:文学真正能够给人带来的不是名誉、金钱、地位,也不是穷困、厄运、窘迫,它真正给人带来的是,快乐!

  这是一切创造性的劳作天然的属性,请珍惜它,认识它,享受它!它使你一生充实快乐,这还不够吗?

  学会自己培养自己

  人生于世总要学习。作家诗人怎么学、学什么?正如没有专门培养总统的学校,同样也没有专门培养诗人的学校。

  孙犁曾认为,作家有高中文化程度就够了,但他没说作家的修养、阅历、悟性、境界要多高才能够了。

  要学会自己培养自己。被人培养,学一门手艺,知识,易;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式,包括读书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写作方式,难。谁也教不了你,全靠自己琢磨、摸索、判断,就像无灯行于夜,摸黑行于野,自己培养自己,甘苦寸心知。

  不争一时长短,而争一世高低

  人一旦从文,就像进了比赛场地。什么“诗无达诂”,“文无第一”,由不得你。诗也好,小说也好,那都是在比的。一炮而红,名满天下,获得这奖那奖,那不是在比吗?“名利场”——文坛而今利不大,名还有,有名就有利,名至实归。比来比去,别人得了,自己有压力;自己得了,容易轻飘飘。

  这件事,还是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往往一时具有轰动效应的作品,不容易长存,不容易有穿透时间层层靶纸的力量,这已被无数次证明。轰动现实效应和穿透时间的历史效应往往成反比,两者需要的力量不一样。一个是地毯式轰炸,一个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不管不顾,强弓劲射。从文因此也要有心里承受力,还要有宽容和自信。

  不与人争一时长短,应与人争一世高低。有不争,也有争。争前者易生文人相轻之狭促,不争后者是枉自从文,没志气,没出息。

  如果相信进化论,那就是坚信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人聪明,有些人起手就很高,有文学才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但是事实有时并非如此,我们不和外国比,就比古人,至今也难以再出现李白、杜甫、屈原、苏东坡这样的大诗人。小说呢,现在有名的小说家少说有几十个上百个,个个也都是一时奇才,成绩斐然,可是比得上《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又有几人?

  文学这玩艺儿就是不讲道理。什么时候冒出天才巨匠?不告诉你,这个大谜没有谜底,揭开了你也不一定明白。

  但也不要悲观,虽然有时很长时间寸草不生,但没准一下在沙漠里长出一棵巨树呢?

  文学,比赌博更冒险、更没准儿,身家性命全投进去,也许颗粒无收,输个精光。但文学的魅力也正在这儿,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豁得出去、输得起的人,跳进这无底深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