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文学阅读训练该不该取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3日10:31 来源:中国艺术报 马李文博

  前不久,一位中学生家长晒出孩子的一则语文阅读题《高粱地里,莫言这样走来》 ,微博点名要考考文章的原作者、作家叶开。叶开看后表示“不敢作答” ,并称:“现代文阅读理解能不能回到常识?或者干脆取消这种完全‘测不准’的试题? ”这则习题引来家长、中学语文教师参与讨论,对于语文阅读题的过度阐释发起了质疑,甚至提出“取消此类文学阅读题”的建议。但是笔者以为,没有必要以作家不会回答关于自己文章的语文阅读题为由,过分质疑题目本身乃至中学语文阅读训练。

  作家呼吁“回到常识” ,似乎唤起了家长、老师对于现行语文教育模式的担忧,但笔者以为,这里存在认识误区。阅读和阅读训练是两个概念——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有一定识文断字能力者皆可完成,无需在课堂上学习;而阅读训练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训练是在限定的规则下,让学生从日常阅读经验出发,给出答案,再由逻辑性的、可阐释的标准答案予以修正,在这样一次一次的“试错”中,学生掌握的是面对文本的思维方法、分析能力。这种训练更类似于推理游戏,它的入口是一篇文学作品,出口可以是学生未来在社会中所遇到的任何一篇复杂“文本” 。笔者不知所谓“回到常识”的阅读能力是否也有专门的方法来训练或测试,但可以肯定,学生在有游戏规则的阅读训练中掌握的能力,也许不够全面,却比“回到常识”的阅读中获得能力更有针对性、更具基础性意义。

  实际上,在这则语文阅读题中,对于“ ‘高粱’一词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这个问题,后续晒出的标准答案给予了三个“采分点” ,即“写出了莫言作为农民的生活背景;高粱是莫言小说中的重要内容;写出了莫言小说浓郁的乡土特色” 。如果我们把此类标准答案看作某种文学阐释的话,作家之所以“不敢作答” ,是因为这种阐释所得结论源于逻辑推理,而文学创作中,作家的创作意图并不先在地指向阐释者给出的任何答案。创作与阐释,本来就不是问题与答案的关系。因此作家“不敢作答” ,也就无需大惊小怪。

  如今的问题,不在于语文阅读题是否有必要存在,而在于出题者怎么才能让这种“游戏”更“文学” ,而不是让这种“游戏”偏离初衷,反倒把文学作品“妖魔化” 。比如很多人因为学生时代的语文阅读训练而对鲁迅产生了“心理阴影” ,认为其作品“枯燥” 、“晦涩” 、“说教”等等,其实都是附加其上的过度诠释太多所致。这才是现行的“游戏规则”真正需要改进的地方。阅读训练毕竟基于文学文本,它的切入方式不能过于违背人们日常的阅读习惯,如前文所述题目,劈头便问一个词语在全文中的意思,实在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若改为“为什么说莫言是从高粱地里走来的” ,是不是更易理解,也近乎出题者的本意?笔者认为,在有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让学生对文本的阐释更自由,阐释空间更广阔,是出题者未来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