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夔门明月照心境——读肖敏诗集《夔门秋色》(李小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0日10: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李小雨

  肖敏先生是重庆奉节人。令古往今来的诗人兴叹不已的夔门就在奉节县境内。它是巴蜀的门户,把滔滔长江束到最窄处,不及五十米。

  “两岸猿声啼不住”,长江此时如诗卷。

  恰好在夔门长江南岸白盐山断壁下,有一块千余米、平滑如镜、刻满字体的石壁,这就是粉壁石刻又称粉壁堂。它的上面自宋代起就刻满了篆、隶、楷、行字体。

  “夔门天下雄”,但也不乏文秀。奉节古称夔州,所以土生土长于此的诗人肖敏作为夔门的儿子,写出一部部别开生面、真情实感的对家乡热恋的夔门诗章,并且用自己的书法将诗印刷成集,如打开一页页面对大江、气势磅礴的“粉壁”。

  杜甫诗云:“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夔门在诗人的眼里,成了诗歌的独特门户。推开此门,狭长八公里,放眼望见四时景异。然而唯有秋色瑟瑟更入诗人心户,肖敏将新著命名为《夔门秋色》,正如诗人是成熟的年龄,金秋的收获,一切都恰到好处,仿若路过此地的郭沫若所抒发的那样:“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作者在五十岁左右,四年写成此集。牛年昂昂,虎年闲听虎啸,兔年望见蟾宫玉兔东升,龙岁又听龙吟诗篇。四年对应四时景色,题材广泛,内容极为丰富,作者心中所思所感,全都真挚地付诸笔端,读完全集,可知作者多年来波涌起伏的心路历程。而诗人又突出一个“秋色”,什么才是秋天真实的颜色呢?是自然的秋色,更是生命的秋色,首首行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见用心之深、用情之专注。

  人到中年,不可避免地遇到亲人离去,作者是位孝子,老人是在被他抱着的时候走的。他的诗感情真切、充满爱心,尤以这首《送父吟》感情充沛、真挚感人。“父亲/我们抱着您走的”反复咏叹,如同哀乐一样的旋律回荡。父母把子女带到人间,最终子女又把生身的父母送走,这是人生的旋律,千古若此。“父亲 我们抱着您走的/我们把您的灵魂送到了天上/形体葬入了青山/音容印在了大千/思想变成了记忆/送您到母亲和爷爷奶奶那里/灵魂是相通的”。这样的诗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底色,父亲由一个人变成一个家族,肉体去了,灵魂团聚。

  作者在夔门有感,江水有灵,在诗人面前,长江流淌的是灵魂的汁液。古老的诗魂在江中万古流芳。作者的诗充满了想象,如《祭江》:又一本新诗/ 从朝天门大桥扔下/清风哗啦啦翻过/任诗心落入浪花/长江多一叶诗的小舟/争流于不读诗的船家/那年曾为此笑/如今诗人还在天涯。从“那年”到“如今”,作者的思绪长如大江,遥远的空白之间可以驰骋想象。“争流于不读诗的船家”,是现实即景也是一种智慧的反讽。屈原写出《天问》、《离骚》时,就像一个神灵在写作,他无须管有没有人在倾听他的吟诵,更无须留意有多少人争相抄读。诗歌是献给灵魂的事业,洛阳纸贵的篇章今何在?

  “南天有石下凡尘/携云高耸立空门/千年香火横峦雾/万山松涛和龙吟/朝霞且作佛光照/夕阳总与大气行/若把玄机当常事/人生苦乐皆自心”(《南天门》),这首小诗写得荡气回肠,石头也上下飞舞,香火缭绕。光、火、气、水于一心,人生苦乐是经验,更是岁月的积淀。

  作者的心生于夔门,但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漫游中外,写出了不少这些年或即兴或灵动或感悟或抒怀的游记诗,也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比如《新加坡印象》:“一国华裔正腾飞,疑是王母生光耀”,华人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光辉跃然纸上。

  人生漫漫,游历深广,在自然界中的游踪也同样意味深长。春天是抒情的季节,而秋天是收获时分。诗人写秋色,实则写自己,写自己人过中年的体悟、经历、感怀,秋天是最成熟和深沉的季节;是把年轻的绿色和丰收的金色写成一色。一首《秋风吟》,正是秋色的主题——

  “横杖指看太阳落长河/然后躺下去/铺天盖地就睡着/一个灵魂飞出梦/或木或人摇曳春风又是我……”

  秋天躺下去了,而诗人的秋天梦却是木人一色,又一度共曳春风。

  写秋色不能不写到中秋。且看《中秋吟》:“昨夜焰火已阑珊/今宵明月隐云寰/得意老生当风坐/不及少小与邻欢/若把世事搅混沌/重理思绪唱阳关/是春是秋都走过/直修心境度南山”。好一个“得意老生当风坐”,从景色到人到心态到世事,再到思绪,再到秋风阳关,一路走下去,把心境幽然地放在南山。这一轮明月把心照彻得秋风如春,不减当年,中秋的心境是多么平和、怡然、透彻。

  诗歌贵在写出气韵,没有气韵的诗歌是行尸枯章,能否写出秋气,是为关键。写出秋气又不老气横秋,这心态也不好把握。《和老别》:“中秋月不来/痴情空赋骚……/江山漫步有低高”,好一个“江山漫步”,既豪迈又平静,江山或指人,在这里既可以当主语也可以作状语,读之诗意顿生。

  清风在诗人的心胸激荡,“吹起金秋向天开”。秋色是成熟的金色,不是悲秋而是丰收。就像月亮在秋天最美最好看,最引起诗人的情思。写秋色不能不写“明月城”。“群楼拔地揽日月/日月轮流照桑梓”(《题明月城》),桑梓之情,乃人间真情,此情可待与天老。

  诗人一再吟咏中秋明月,那一轮明月照入明月城的高楼,也照入山上草木萧萧。肖敏的诗,写金秋、写明月,写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易老,游踪的无定,亲情的宝贵,但其中充满极目时光的远眺,豁达、明亮,又有几分豪气,这恐怕才是秋天真正的颜色吧!真是夔门秋色饱满厚重,诗情浓郁,充满的都是人生炽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