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上海研讨周锐儿童文学创作四十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6日15:37 来源:文学报 陆梅

  “向想象力致敬”

  上海研讨周锐儿童文学创作四十年

  一年一度的上海儿童文学金秋笔会日前在江苏太仓举行。今年的笔会以“向想象力致敬”为题,为童话作家周锐举行了一场生动的“周锐儿童文学创作40周年研讨会”。笔会由上海作协儿委会、中福会出版社和《儿童时代》社共同主办。梅子涵、顾琳敏、周基亭、彭懿、刘绪源、朱效文、陈苏、殷健灵、周晴等近四十位沪上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报刊编辑与会。

  对“什么是想象力?”、“儿童文学作家如何葆有和激发想象力?”等等问题,与会作家、评论家各抒己见。彭懿直言: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更重要的是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越是天马行空越是雷同。尤其幻想小说创作,怎样补足想象力?彭懿认为要收住灵光一闪的那根风筝的线。你手中的线能够收放自如,你的想象力就能走多远。对一个作家来讲,最不能容忍的是重复自己重复他人。周晴以童话作家汤汤的创作为例,认为想象力需要天马行空,但还需落地行走。唐池子则以自己的写作为个案,畅想想象力对一个写作者的塑造,“让想象力像孩子一样,不时地向上跌一跤”。刘绪源用四组概念概括想象力:挪移-类比,形象演绎-猜测,全情投入-移情,自我中心-主观,他称此为想象力四要素。这样,想象就不再是天马行空,它是人在儿童期和人类在理性成熟前,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它虽幼稚而原始,却永远是创造(包括科学和艺术创造)的源头。

  在下半场的主题研讨中,与会者就周锐的童话创作做了多角度的剖析与评述。周锐是新时期崛起的新一代童话作家,儿童文学界习惯将其童话归入“热闹派”,认为是热闹派童话的主将之一。但是,曾在《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选刊》 编发过周锐诸多精彩短篇童话的朱效文认为,仅用“热闹派”三个字来概括周锐童话的特点远远不够。他认为周锐的短篇童话在中国童话界是最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经常借用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一些元素作为创作素材,在此基础上再融进现代生活的元素,如《九重天》《宋街》《神秘的眼睛》《天吃星下凡》等等。周锐童话的中国风格,还表现在语言艺术的简约、白描和写意上。如童话《站牌与糖葫芦》只用了不到600个字,写了发生在四天里的故事,生动而写意地揭示了发生在生活中的一种荒诞现象,颇有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意味。

  朱效文认为,周锐是“想象力的大师”,他的拥有惊人想象力的作品,是中国童话的骄傲。但周锐的想象中,总是保持着一份雅致,一份柔和,一片淡淡的诗意,一个恰当的度,不粗鲁,不低俗,不为吹牛而硬吹牛,不乱开无轨电车。他的《咔!咔!咔!咔!》是展现中国童话想象力的一朵奇葩。

  周锐儿童文学创作已四十年,勤奋高产。他不仅写童话,也写小说,还以诙谐幽默的笔法改写过 《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和周锐交往三十多年的周基亭认为,周锐性格沉稳内秀,他的童话创作入门之后,很快就进入了“自由王国”,变得成熟而精到。周锐的童话虽然色彩纷呈,但每一篇都颇耐咀嚼。仔细品味,能琢磨到其意蕴丰厚的“核”。这个闪烁着“理性”之光的“核”,不是简单的说教或粗俗的图解,而是浑然天成地蕴涵在艺术创造之中的。周锐的童话作品具有奇特巧妙的构思,生动风趣的语言,豁达宽广的情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周锐式幽默”。探究周锐童话创作的成功因素,周基亭将其概括为:扎实的功底、丰富的阅历、洋溢的灵气和创新的精神。

  刘绪源对周锐旧作《出窍》和《鸡毛鸭》等给予了很高评价,同时又对他的三个近作系列———《兰若院》、《方果子》和《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作了比较分析。他认为三者都好看、机智、充满想象力,都能给孩子带来欢乐。其中《方果子》略弱,其他两种体现了周锐一贯水平。但给低龄幼儿读的《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显得比较有“意思”,给中学生读的《兰若院》、《方果子》却多是“没有意思”的好玩故事,这体现了当下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误区。周作人当年说的“有意味的没有意思”,主要是针对低龄儿童的,他们想象力正盛,理解力还弱,他们是需要玩的年龄; 中学生的读物则应有更复杂的人生意味,可以间杂更丰富的内涵,如《出窍》就是优秀的小学高年级以上读物。刘绪源认为,现在给中学生看的书越来越幼稚,给低龄儿童读的反而显得严肃(因为替他们买书的是向往严肃的家长)。这不是作者的问题,是市场“看不见的手”操纵出版的结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