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文学陇军:李老乡 一个修改闪电的人(唐翰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4日11:24 来源:甘肃日报 唐翰存

  李老乡先生偶尔会跟朋友们说起当年如烟的往事,从“青年诗歌学会”当会长开始,或者更早,在兰炼办刊期间,他就想带一批人出来,好好写诗,少走弯路。因为他自己走过不少的弯路。入伍学诗,没有老师教他怎样写诗,全靠自己摸索。他早期的诗作已很难见到,有心者通过旧书摊觅得载有他作品的杂志,买回来翻开发黄的页面,发现那些作品跟他后来的有天壤之别。什么时候,李老乡先生完成了他脱胎换骨式的修炼?他的诗歌从那个时代的大众群言里超脱出来,开始“反弹琵琶”,开始“味精”,奇崛又不失烟火气。他的语言锋芒,感染了不少文艺青年。

  除了写诗,李老乡先生从不曾涉猎别的文体。诗歌是他的神经,是他人生的全部。可是,他所思考的问题,从两根筷子到佛和上帝,超乎寻常地深入和博大。他是一个将艰苦思索带入日常生活,又将日常生活终极化的人。思索,成为他大脑的常态,成了老木头钻火的功夫所在。你如果了解他,就会发现他谈论问题从不偏离诗的正道,有时借着一个小事物,话锋一闪,推导出很神奇的道理来,有时又从宇宙人生的幽思中渐次回落,落实到一个具体可感的事物身上。无论哪种情况,你都感觉那些话绝不是从书上搬来的,也绝不是从大街上流行过来的,而是他自己的,每句话都好像被熟虑过、被体验过,活化成了诗的语言。那些明朗的部分,幽深的部分,投进去是诗,溢出来就是诗话。只有在诗的状态里,他才能找到连通生活与终极世界的“虫洞”,找到高度凝练了的自由,找到他的“自我神”。他的“自我神”就是另一个他,站在渺渺大荒里,看着另一个伏案的身影,推敲来去,有所思,无所语。

  是的,在当今诗坛,没有几个人像李老乡先生那样,如此孤绝地在诗歌的连接点上,面向内外世界,做如此穷尽一切可能的探索;没有几个人像他那样,如此孤绝地追求一种艺术的最大可能性。李老乡先生活出了一套自己的生命哲学,可他绝不是要将诗写成哲学,恰好相反,他是要将哲学写成诗。他的所有思想,都在诗的意义和形象上闪光。他唯有写诗,唯有诗的话语。有时为了几句话,为了一个诗眼,他想了太多,写出来却很少,只显露冰山一角,其余作为思想的理性,潜入冰面以下。不少人觉着以他深邃的智慧、经验,写诗不足以表达,只写诗有点可惜了。可是,诗歌都不能表达的东西,散文随笔之类的就能有效表达吗?那些潜藏的部分,只能是深邃生命里的独语。当深邃生命浅近成某些物象,浅近成人间烟火,诗歌才可以上场。为此,闪电修改闪电,语言征服语言,诗人沥血的过程开始了。

  李老乡先生是在殚精竭虑地坚持诗歌的独创性。关于独创性,应该是文学创作成熟结果,是指某种鲜明的个性和话语风格。在李老乡先生的诗歌里,那种个性和话语风格是很了然的。他的作品,一看就是他的,别人无法代替。那是经过无数次冶炼、锻造而最终成型的诗学铁简,是带着鲜明老乡制造的、成色十足的意象抒发。读他的诗,你能感觉他的艺术构思既是顺常的,也是反常的,读着读着,会被一种出人意料的东西击中,呼吸骤然一紧,马上又感到会心的舒畅。他的语言顺应了他的思维节奏,常在白话语境里追求有意味的形式,在家常语境里道出陌生化效果,在奇崛语境里道出日常趣味,在喜剧化语境里埋下悲剧感。正如前人已经论述过的那样,艺术的独创性绝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主体精神与客体对象的完美融合。李老乡先生对于客体的把握,建立在他对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实证洞察之上,没有多少人像他那样,那么在意事物的自然情理,那种清晰度和真实性。只不过他顺着那种情理,比一般人多费了一些脑筋,多想了几步,他的主体精神投射进去,于是就产生了夺人耳目的新奇。

  李老乡先生将诗歌变成一门需要高度经营的艺术。他经常修改自己的诗作。即使那些已经发表过的作品,在重新结集出书时,不少篇目他都要改来改去,举一反三,颇费周折。一方面,以他的性格和为人,他是要“不平则鸣”,深夜在墙上留下“狼的爪印”;另一方面,以他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自觉,他则要“穷而后工”,在工巧中匠心独运,让作品臻于完美境地。这是一个熬人的过程。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师就是这样熬出来的。除了天纵之才,那些有高度文体自觉的作家和诗人,大概都有修改自己作品的经历。许多被认为是一挥而就、带有自然主义性质的写作,深究起来,恐怕也离不开非自然的艺术手段去经营。因为才华并非时时可靠,激情也并非处处可依赖的。李老乡先生常言自己无才,只能多修改,这是他的自谦。没有人怀疑他的才干,他那么苦心经营,倒令人怀疑他还有更慈善的用意。他是将写诗变成方法论了,除了自己推敲来去,还要为诗友们出示可行的路径。谁也无法统计,这些年来当编辑、朋友聚会,李老乡先生改过多少人的诗,改过多少首作品,多少次化腐朽为神奇,总之,风烟散去,留下的都是佳话。

  李老乡先生在经营诗歌过程中所贡献的经验和方法,点点滴滴,可以汇成“李老乡诗学”。作为一笔财富,李老乡式的独门绝技,点化学人,颖悟来者。正如鲁迅文学奖评委会在授予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时所言,他以其独特的新诗创作实践,“为当代新诗建设提供了一条值得珍视之路”。这个评价是中肯的、有高度的。李老乡先生的孤绝求索,不仅使他的诗歌成为新诗史上的独特文本,也为人们开创了一条通往诗学之路。不管有无后来者,他都在走,并且把自己走成一条路。

  李老乡,原名李学艺,笔名老乡。1943年12月生,原籍河南伊川,长期在甘肃工作,曾任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飞天》文学月刊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

  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春魂》《老乡诗选》《野诗》《野诗全集》。曾获《人民文学》诗歌奖、《十月》文学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等奖项。

  《野诗全集》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