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蒋方舟:写作对我来说越来越困难(欧阳春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19日09:42 来源:长江日报 欧阳春艳

  日前,蒋方舟的新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正式出版。此书是她20岁后的首度杂文结集,反思成长道路上的得与失。

  大词越写越心虚

  5年来,蒋方舟只推出了《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这一部作品,她在新书代序中坦言“写作对我来说越来越困难了”。

  蒋方舟分析,自己的文章还是以批判为主,“批判的对象,则是微博上那个水深火热的社会,新闻里耸人听闻的中国,口口相传的那个恐怖的怪兽”,“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让我只能去想象自己的敌人”。

  “作为批判者的写作者,我陷入了鲁迅那种尴尬的英勇的姿势之中,一方面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另一方面,攻击的对象却缥缈虚妄,自己陷入鬼打墙一样的‘无物之阵’。”作为《新周刊》副主编,蒋方舟对于自己的作品也保持了几分自省。

  24岁的蒋方舟走上了职场,她也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真相是复杂而多面的。因此,当她写下“中国”、“社会”、“时代”、“人民”之类的词时,变得越来越心虚。

  “我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总结,而去观察个体,见微知著。我们每往前活一天,就进一步被遗留在‘历史’的坟茔里,总有一日,都成标本。做标本的制作者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这没有浮夸的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争论来得吸引人,可不讨巧的笨功夫,也得有人来下。”蒋方舟说。

  为什么写作?

  作为“天才少女”,蒋方舟已经写作17年了。但每隔几年,她都会带着巨大的自我怀疑问自己:为什么要写作?

  “童年时候,写作是为了把自己和周围人区别开。所有人去同一所小学,读同样的课本,有同样的前途,我不愿如此,写作就成了改变自身命运的救命稻草。”蒋方舟在新书的后记中自我剖析。

  “青春期,写作是为了克服孤独感。过于依赖自己的与众不同、习惯旁观的姿态,让我对生活有种疏离的态度。越是格格不入,就越是要依靠些什么来逃避孤立的痛苦,只有写作,能把寂寞变成一场理直气壮。”

  成年的蒋方舟,却总结:“写作并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相反,生活是它最大的敌人。只有让生活服务于创作——而不是相反,才能让人长期恪守写作者的身份,一天天地写下去。”

  考上清华,摆了几十桌酒席

  5年前,蒋方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入清华大学,曾引发了一场有关高等教育的大讨论。很多人认为清华大学给予了蒋方舟这位“美少女作家”特殊待遇。在新书中,蒋方舟再次提到了这段经历,她坦率表示,那场考试对她也是巨大的心理考验。

  “面试从早上持续到中午,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正午仍冷,呼出的白气依稀可见,我却从内往外冒着燥热之气,燥热是因为觉得自己面试得并不好。”对于当时的细节,蒋方舟还记忆犹新。

  “高三的我,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洗脑成了一个贫乏而绝望的考试机器,少年成名的骄傲已经全部消失褪去,我残存的全部的内心世界,就是放在课桌左上角不锈钢杯子上贴的励志话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像所有普通的高中生一样,蒋方舟对于高考的结果也很恐慌:“我往校门外走,每走一步心就往下顿一顿、沉一沉,心想:要是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来不了北京怎么办?完全丧失了写作和思维能力怎么办?校园很大,路长得没有头。”

  “半年之后,我收到录取通知书,在小城市的大酒店摆了酒席,和几十桌我不熟识、以后也许不会再见的人碰杯,听了很多‘光宗耀祖’、‘前途无量’之类的话。”这样的经历,在许多与蒋方舟同时代的人中,也很常见。

  “职场小蒋”的普通生活

  记者欧阳春艳

  蒋方舟5年后首度出版作品,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却是她如何评价郭敬明云云。很多人说,郭敬明挣了7亿,当《新周刊》副主编的蒋方舟太穷了。

  上周末,蒋方舟回到故乡湖北签售,她坦然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年80后的写作者很多,现在10年过去,大家都走上了南辕北辙的人生道路,不同的选择是因为对人生的诉求不同。媒体很喜欢做比较。但是我经常告诉自己的是:不要过多评论和臧否他人,不要去羡慕嫉妒他人的生活,每个人都去承担和享受自己的选择。”

  大学毕业后,蒋方舟成为《新周刊》副主编,这让许多普通大学毕业生艳羡。不过,对她来说,只是变成了普通的“职场小蒋”。“如果不被媒体和大众关注就是普通人的话,那么我非常不害怕。可我觉得只要是想的事、做的事和他人不同,就不是一个普通人。在这种层面上,我只要坚持在看书和写作,再不济,也不会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蒋方舟对于现状并无太多不满意。

  “早上写作,上午到下午上班,晚上回家吃晚饭,看书,继续写作。这一年试了很多事,采访了很多人。更加明确自己喜欢务实、安静、专注的人和事物,这就决定了有些事自己是注定不会去做的,也注定了不会选择过于光鲜和热闹的生活。”

  从作家到记者,蒋方舟的角色转换并不轻松:“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记者。从小阅读和写作的缘故,我的主观性很强。这样的主观性很难写出非常客观和严谨的新闻报道。但新闻写作也有很多种,非虚构的写法现在也逐渐被国内重视和学习,我觉得自己往这方面发展是可以在新闻性和文学性中间找到平衡的。”

  “撕掉别人加在我身上的各种标签,学会做减法,少做一些事。我想,我的下一部作品会是长篇小说。”蒋方舟告诉记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