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书名模仿,何妨淡然处之(孙建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14日16:1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孙建清

  一位读者说自己最近有一点“选择障碍症”:因为习惯于在网上购书的她发现,选书已经不能完全依靠书名来识别了,在相似甚至完全一样的书名背后,往往是数家出版社、数个作者的“同台竞技”。连封面也如同胞兄弟般相似。甚至,似曾相识的书名之下,正文、内容却是另一码事。这位读者的意思是说,出版业有着大批模仿者、跟风者,且相当疯狂。

  的确如此。书名模仿秀可谓源远流长。12年前,《谁动了我的奶酪》风行一时,随后就有了《谁敢动我的奶酪》《我能动谁的奶酪》《我动了你的奶酪》《谁也动不了我的奶酪》等一系列跟风书。几年前,《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之后,图书市场马上有了书名和封面装帧都极其相似的“那些事儿”系列。

  对书名模仿秀,我们可以简单批评一下,但不必太较真。据一位女作家称,她要出一本随笔集,但书名犯了难,竟长久起不出一个好的书名,以至于耽误了付梓。这说明,文章好写,书名难起。难在寥寥数字要涵盖全书内容,还要吸引眼球,的确颇费思量。在这样的情势下,作家、出版社或真的是“黔驴技穷”,或偷懒模仿一下流行书名,我想只要内容出彩,应该可以理解,谁能没个难处呢?事实上,即使是著名作家也有模仿的先例,鲁迅的《狂人日记》、韩少功的《马桥词典》都是模仿外国作家的作品,但这并不影响鲁迅《狂人日记》的优秀。

  记得前些时候曾有业内人士在媒体发文,呼吁“将知名书名予以版权保护”。笔者以为不可。由于书名、标题非常简短,从版权角度规范它很困难,法律上很难操作。如果按照这一思路,很多书大概都归于侵权,那可真是出版业的无妄之灾。其实,借着风潮起一个类似的名字,不算什么坏事,我们反对的只是粗制滥造。现在并不是“一个书名就能定胜负”的时代。读者买书最好还是先大致浏览几页里面的内容,这样就不会被书名蒙蔽。读书人应该有这个能力,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