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终生难忘的恩师——怀念牛汉先生(岳洪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31日15:4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岳洪治
罗雪村 绘罗雪村 绘

  牛汉先生,是我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关心我、爱护我,令我终生难忘的恩师。

  1978年的春天,我由国家版本图书馆研究室调入人文社的时候,社里正要办一个“文学进修班”。办这个班的目的,是为了给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工农兵学员”们“充一充电”,以更好地适应编辑出版工作。我恰巧遇到了这个学习机会。牛汉先生被聘为进修班的老师,担任现代文学和写作课程。我到进修班后,写了两篇自由命题的作文。一篇《沈园游记》,和一篇《绍兴的东湖》。经牛汉老师批阅、指导后,都在刊物上发表了出来。由此,先生对我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师生间的感情也日益加深了。

  进修班开课后不久的一天,牛汉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社里决定提前结束我在进修班的课程,让我到现代文学编辑室的五四文学组去工作。他很认真地对我说:让你来,是做助理编辑,兼《新文学史料》杂志的业务秘书。后来才知道,其时,牛汉老师忙于筹备《新文学史料》创刊工作,是他向领导提出,要我到《新文学史料》编辑部来的(多年后,他对我说,“你是我的助手”)。就这样,我没有能够在进修班毕业,就到了以整理出版“五四”以来作家作品为主要任务的,现代文学编辑室五四文学组。从此,我就在牛汉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开始了在人文社30年的编辑和学习历程。

  初到编辑部,牛汉老师就让我阅读了几位五四作家的小说和诗歌作品。要求我逐一写出类似审稿意见的文字。最初读过的作品,现在还记得的有:叶紫的长篇小说《雾夜紫灯》,王统照的《山雨》,还有艾青、戴望舒、徐志摩等人的诗歌。我读后写出的每一篇“审读意见”,牛汉老师都认真地看过,并给予批评和指导。到1979年第四届文代会的时候,牛汉老师就安排我作为《新文学史料》记者,到会上采访。也正是在这次的采访中,我有幸第一次拜见了巴金、曹禺、陈敬容等多位老作家,第一次为《新文学史料》杂志组到了几篇名家文稿。

  1980年前后,五四文学组搬到人文社的后楼,与鲁迅著作编辑室合并为现代文学编辑室。同事们也从先前同处一个大房间的状态,变成了分别在几个小房间办公的新模式。被任命为编辑室主任的牛汉老师,按规定有一个自己的房间。然而,他却让我与他同在一个房间办公。直到几年以后,我才去了别的房间。然而,几个小房间,门对门,户挨户,彼此同心相亲,声息相闻,和先前的同处一室也差不了太多。到了80年代末,牛汉老师离休了,便不再每天坐班。然而,隔三差五的还是经常来社里。直到90年代后期,辞去了《新文学史料》主编职务,改任顾问之后,他来社的次数才少了一些。但是,每次来编辑室,牛汉老师总还要到我房间里坐上一会儿,随便聊上几句。

  又一个十年过去。当我们迎来新世纪的时候,牛汉老师已经是一位耄耋老人了。

  这些年,他虽然仍担任着《新文学史料》的顾问,来办公室的次数,却是一年比一年稀少了。记得是2008年春天,一个宁静的上午。我正在屋里看稿,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沉重而又迟缓的脚步声。走出去一看,却是牛汉老师正拖着步子,蹒跚地走过来。我赶紧上前搀住,请他进屋里坐下。当时,只觉得心里一阵刺痛,望着他,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坐在对面的沙发里,牛汉老师仍像往常一样,微笑地望着我。他那深邃的眼眸里,满蕴着坚毅而慈祥的光。我感受到了,他用目光传送给我的那一份温暖和力量。

  在人文社30年。第一个给我修改文章的是牛汉老师;第一个指导我写诗的也是牛汉老师。带领我第一次出差组稿的是牛汉老师;教我编辑审阅第一部书稿的还是牛汉老师。在我心里,他不仅是我编辑工作的引路人,也是一位我敬如父执的亲人。可是,苍天无情,突然间,又让一位我敬爱的人远走了。牛汉老师一辈子都在苦苦跋涉。我衷心祝福他,在远行的路上,会走得轻松一些,欢乐一些。

  (作者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