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网络时代的生存法则(赵柒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24日11:34 来源:羊城晚报 赵柒斤

  眼下中国,网上开店、网上购物、网上读书、网上发声等越来越普及。可是,网络时代的生存法则,我们究竟知道多少呢?《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像移民、工匠、硅谷创业者、侍者一样去思考”的总结过于抽象,一般网民听得是一头雾水。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引进的《公众风潮》(更新版),显然是对网络时代生存法则一次重要的补遗,这不仅体现在文本内容上,更重要的是书的两位作者身份的特殊性。特别专注于新兴技术战略性应用的查伦·李,是美国一个知名社交技术人员,一位商业社区变革的主要推动者;而另一名作者乔希·贝诺夫不仅首创了不间断科技消费学问卷调查,并与查伦·李一道获得新通信研究学会“年度最具远见者”称号。纵观互联网发展史,该书的两位作者均占有一席重要之地。由于美国在互联网技术运用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所以这本专门“传授”网络时代的生存法则的书一出版就成了一种“风潮”,一版再版。

  在查伦·李和乔希·贝诺夫看来,所谓“风潮”, 就是人们通过新技术,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彼此想要的东西,而不再通过传统渠道获得。其中,人、技术和经济是“风潮”必不可少的三要素。由此,两位作者认为:社会化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广泛传播,打破了规模经济与自由市场之间的平衡,以至于人们本有的社会相互影响作用成为被关注的问题……这意味着老百姓也可以通过互联软件自由沟通了。而应用社会化网络技术、数量庞大并时刻都挂在线上的那些网民,又赋予了网络超乎寻常的能量。特别是随着人们联网的渴望日益膨胀以及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线经济”也像海啸一般汹涌起来:流量成了金钱。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两位作者又巧妙地将虚拟世界与真实需求联结到一块,并根据人们使用社会化媒体的不同行为方式,将人群细分为不活跃分子(指那些参与度特别低,甚至袖手旁观的人)、观看者(包括阅读博客、收看其他人发布的视频、阅读论坛的帖子等消费信息的人) 、参与者(指那些经常访问社会化交友网站并保持个人档案更新的人)、收集者(指那些使用RSS订阅器、给网页或照片贴标签、参与投票的人)、评论者(指在网上发表对产品的评价、在其他人的博客上留言、在论坛中发帖等在对其他内容做出回应的人)、创造者(定期发表博客、更新个人主页或在YouTube上传原创的视频和音乐等),这一独特的细分方式形成了社会化媒体技术梯形图。于是,两位作者郑重告诫人们:“想赢在网络时代,必须懂得网络社会的思维”。

  没错,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搭建一个网站。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网站设计得好,人们才乐意在里面打理生意、阅读新闻、发起流行活动等。反之,要么显得无足轻重,要么就被边缘化。为此查伦·李和乔希·贝诺夫强调“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仍然是第一位的”,藉以提醒网站、网店及网络社区等牢记:满足人们相互联系的需要、帮助解决人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方便对人进行操控,才是网站生存的基本原则。这就意味着,作为虚拟世界里的一个人,必须要和你的客户、和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交往,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对你说出心中的秘密,激发人们的热情。这正如著名谈判专家、美国人斯图尔特·戴蒙德在《争取更多》中所言:“从别人开始,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照顾到他人利益、需求、情感或其他东西。”

  对任何文本与作者的解读皆是言人人殊的。《公众风潮》虽然像是给企业、网站、网络社区等指点迷津的教科书,但网络时代的“生存法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信奉“做人原则”,才会“生存发展”。这是恒久不变的法则。

  因此,我认为查伦·李和乔希·贝诺夫给企业经营者、网络社区等的“平衡好自我创新与聆听他人之间的关系、从小事做起、要有耐心、懂得谦卑”等建议也同样适合每个网络用户。在网络世界,我们大多数网民的网络生活经验都窄小得可怜,由此我们更需要“一颗比我们自己的心灵更原创的心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