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不能被遗忘的东北作家(黎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8日11:05 来源:中国作家网 黎 辛

  舒群是著名的爱国爱党的东北籍作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1913年出生。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东北的第三天,他在哈尔滨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奔赴抗日前线。1932年任共产国际洮南情报站站长,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这时候,舒群已在报刊上发表多篇关于抗日救亡与描写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诗歌与散文。

  1934年初,舒群从东北逃亡到青岛,与进步青年倪青华结婚。不久,找到了青岛地下党,并被自己在东北商船学校的同学、青岛市委书记高嵩恢复了党组织关系。舒群在青岛介绍倪鲁平等参加共产党,他则参加了青岛左翼作家联盟。

  这时,舒群在东北的挚友萧军与萧红也来到青岛,与舒群同住在观象一路1号,旧友重逢,欢喜非常,都积极创作抗日救亡与描写群众生活的作品,萧军写《八月的乡村》,萧红写《生死场》,舒群写《没有祖国的孩子》,发表后引起轰动效应,成为他们的成名作。《没有祖国的孩子》,写一个朝鲜孩子在东北遭受日本侵略者的压迫,这孩子愤怒地杀死日本军官,成为反日战士,是适合时宜的好作品。

  这年,中共青岛市委又遭破坏,舒群、高嵩与倪鲁平等均被捕,舒群在狱中坚决与敌斗争,不吐实情。1935年春,敌人不得不将舒群释放。舒群立即逃往上海,在《文学》杂志发表《没有祖国的孩子》,成为上海左联的著名作家,并重新入党。

  1937年全面抗战后,舒群赴陕北解放区任八路军总部随军记者,兼朱德总司令的秘书,参加著名的平型关战役。1938年2月,被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派往武汉市工作,与丁玲共同主编《战地》文学杂志,创作《台儿庄》《总动员》话剧剧本,舒群成为文学创作的多面手。40年代初,舒群调任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文艺栏主编。这个文艺栏,虽然只占半版的位置,但它每周出版四至五次,一个月发表10多万字,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文艺阵地,它发表的名家佳作与新人处女作和成名作被认为是全国仅有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舒群帮助做筹备工作,在文艺座谈会以后,他认真贯彻执行《讲话》的精神,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积极宣传《讲话》精神,组织文艺家深入生活,探访战斗英雄与劳动模范,创作反映抗日战争与大生产运动的文艺作品。当时延安与各解放区创作的优秀文学、音乐、美术、戏剧作品都能在副刊找到。长篇佳作不便发表,则必作推荐与介绍,好的文艺作品还组织木刻家作插图,赵树理的作品就是请古元、罗工柳等著名木刻家作的插图,这是报刊上空前的至今还没见到的做法,副刊为解放区培养了大批文艺新人,舒群成为名副其实的编辑家,为文艺表现人民大众当家做主的新时代作出不朽的贡献。1945年“8·15”日本投降以后,舒群率领文工团赴东北,接管与组建许多文艺机关,担负许多文艺领导工作,如任中共中央东北局文委副书记兼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文联副主席等。

  1949年,北平解放后,舒群调任中国文联副秘书长兼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协前身)秘书长,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这一代人》,是最早反映工业建设的作品。舒群创作出版3部长篇小说,两部话剧,30多篇短篇小说,整理50多万字的《中国话本书目》,还有许多散文、杂文、诗歌,是一位卓有贡献的作家、编辑家与文艺活动家。1959年,在反对“胡风反革命集团”时,舒群曾被错批,但他胸怀坦荡、高风亮节,不计个人得失,对党无怨无悔。

  今天,舒群虽已远离我们,但他的精神风范永留人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