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图书“贵族化”凸显出版浮躁(刘英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1日14:32 来源:河北日报 刘英团

  最近图书界刮起一股“贵族化”旋风,一批制作极其奢华的精装书,定价动辄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而且拒绝推出平装本。业内忧虑,以往人人能够买而读之的图书,竟也成了奢侈品,这将加剧纸质图书的读者危机。(9月18日《北京晚报》)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77.20期(份)和6.56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2.35本。与2011年相比,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一边是出版社出版数量繁荣;一边是国民阅读率增长似“蜗牛”;一边是书价虚高;一边是打折疯狂。

  统计显示,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居世界第一位,仅去年就出版了37万种图书。“出书速度比卖书快”是一个被默认了的现实。人们“不读书”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网络、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等数字化阅读改变了人们阅读习惯的因素,也有出版界鱼龙混杂、抄袭拼凑成风和伪劣图书泛滥损害了人们的阅读欲望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书价太高了,动辄几百上千元的定价着实让读书人唏嘘不已,读书人对书价的疑惑越来越浓:“书价虚高,俨然是最暴利的行业。”

  没错,书价太高了。用不少读书人的话说:“书是一种奢侈品,买书更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不久前,在上海书展,一套《黄永玉全集》14卷特精装本亮相,标价竟达12.8万元。最近,作家董桥出了一本薄薄的新作《克雷莫那的月亮》,100本限量版书不放在书店里卖,偏偏要在网上以每本不低于2000元的价格拍卖,结果普遍以3000多元成交,最贵的一本拍到5500元。此外,还有其他天价图书,一套《王世襄集》14卷精装,标价1960元;装帧设计名家朱赢椿的《空度》定价480元。

  不敢否认“贵族化”物有所值,但如此高的书价,也不由得让人深思——— 买书读书,我们原本普通的公共文化生活,为什么越来越变成奢侈的事情?尽管业界专家一再强调是“保本微利”,甚至指责人们在购买不同商品或服务时的态度不一样是消费心理作祟:“随手打车、吃麦当劳和KFC稀松平常,买本书怎么能觉得贵呢?”与国外的书价相比,国内的书价或许真的很“便宜”。但是,我国国情呢?英国人、美国人的纯收入是多少,我们的纯收入又是多少呢?

  房地产界有人说过这样一句颇受争议的话:“中国的房价不高,开发商的房子不是给穷人盖的。”换而言之,出版图书也不是给穷读书人看的。有出版人说得透彻:“富人买精装本花钱比较爽快,而对普通读者来说,即便买平装本,也会有一个仔细掂量的过程。所以精装本往往卖得更快,这也意味着出版社回款更快。赚一样的钱,出版社自然更愿意做精装书。”以一套10卷本的文集为例,按照现在的行情,如果是平装本,定价不过三四百元,而一旦套上“精装限量本”的名头,那就可能猛涨至1500元左右,甚至更高。如果这套文集的销售预期是50万元,那么平装本需要卖1600余套才能完成,而精装本只需卖330套就可以了。

  文化图书成为奢侈品,名家的书越来越看不起了,这不是人们的感慨,更不是发牢骚。笔者喜欢看书,也喜欢买书。看到心仪的图书,巴不得全买回家。但是,买不起。买上几本书,一个月的米面油就没有了,一家人就得喝西北风了。爱书之人迫于无奈,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要么买盗版图书,要么到网上去购买。电商把书价“砍到地板上”的背后是书价有“泡沫”,还是电商比实体书店有“高招”?

  “无论用何种姿态翻阅《诗经》,那种震撼人心之绝美,常常让我无言。”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说:“每天看五分钟“非诚勿扰”之类,坚持十年,这个人仍将是一无所知的废物。而每天五分钟,读一点经典,学几句法语,同样十年,这个人将有一技之长。”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文化图书成为奢侈品,这是在向平民读者显示文化的高傲。图书贵族化结果,必然是读者的贵族化——— 最后变成一些书只能是少数有钱人才能看得起,大部分读者想看也看不起。推动全民阅读,图书出版业要少点浮躁。正如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赵武平所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都不是一个逐利的行业,而更多的是埋头于精神价值的创造与深厚民族文化的积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