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辩证看待“雅俗共赏”(胡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0日14:15 来源:解放军报 胡 锐

  雅俗共赏一直以来都是文艺作品的演出与创作所秉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现实文艺创作中,如何准确把握“雅”与“俗”的界线,并使两者能够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真正让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使之既具有艺术性又兼具观赏性,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一直在苦苦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破解的一道方程式。

  这个话题其实并不陌生。早在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曾经对如何运用雅俗共赏解决文艺为谁服务、怎么服务,以及文艺工作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等历史性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和解答。时至今日,这篇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的讲话中所蕴含和倡导的“文艺面向大众,服务大众”理念依然可以看做是我们文艺创作方法的顶层设计。

  然而,反观当下的一些文艺节目或作品,虽打着雅俗共赏的旗号,实际上却大有与雅俗共赏背道而驰的倾向。一些粗制滥造,没有实质性内容且格调不高的电视节目,或以暴力血腥的场面,或以追求感官刺激为看点赢得收视率;一些综艺类节目以大尺度暴露他人隐私、无底线相互调侃为噱头吸引观众眼球;一些所谓的网络文学作品也以满足少部分人的猎奇心理为手段来提高点击率;有的甚至不惜以突破社会伦理道德底线来赢得市场,并美其名曰“雅俗共赏”。这一现象不仅污染了文艺市场,也是对雅俗共赏的歪曲。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文艺作品在一些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特别是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观众中还颇有市场。

  娱乐性作为文艺作品的属性之一,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作品可以无底线娱乐,甚至走向低俗。因为文艺作品除了它的娱乐功能之外,它的更重要功能是教育人、感染人、塑造人,向社会和公众传递正能量。不论创作主体的主观意愿如何,既然作品涌入社会流向市场,它就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近年来,很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创作者和文艺组织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将高雅艺术采用通俗化的表演和展现形式,开展了一系列高雅文化艺术下基层、进社区、走军营等活动,就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所有的文艺作品和文艺节目都应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因此,我们应辩证看待和理解“雅俗共赏”。雅,并不是脱离群众的曲高和寡,不论哪种文艺类型都不能高高在上,孤芳自赏,而应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群众,让人民群众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增强艺术鉴赏水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这也是我们所有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所系;俗,应该是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最大可能地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不是为了迎合少部分人低级的娱乐趣味而使作品或节目变得低俗不堪、俗不可耐。

  时代和群众呼唤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只有将雅与俗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更多被群众称颂,具有社会传播力、艺术穿透力和恒久生命力的佳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