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听百岁老人周有光讲人生(朱家浒)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08日15:0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朱家浒
  《晚年所思·2》  周有光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年8月出版  《晚年所思·2》  周有光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年8月出版

  这本书是周有光先生在晚年所写,以回忆的方式,写出了自己当年的学术和生活经历。书中语言朴实,平易耐读,并没有学术上枯燥乏味的冗长论述,而是一位逾越百岁的老者以平和心态和岁月磨砺后的智慧,向我们讲述他的人生,讲诉他对事物的看法。言语间,他的性情和人生态度也清晰可辨。

  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周有光先生作为一位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政治、文化、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见地,知识分子的识见、良知和人文关怀生动和真实地被呈现出来。同时,在周有光先生所经历的时代里,中国作为世界大背景下的一个国家,它的命运又受整个世界影响,从他的回忆中,我们又会认识当时世界的情况,中国所处的环境,以及对中国的发展和知识分子所做出的努力,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周有光先生是一个有自我思考的知识分子,他的见解并不局限,能看得清事物的情况。比如他认为,以前的读书是吟诵,吟诵的是有音韵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能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现在的读书不能表达出感情。音韵可以增加文学气氛,“它是一种最天真、最自然的音乐,是音乐发展的初始状态,是一个有趣味的事情,现在的确是慢慢地要消失掉了”。在此,周有光先生还一同谈及了其他知识分子的努力,谈及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活动。他的学术的转变,就是从一种努力变成喜欢,从喜欢到努力的过程。

  在生活上,周有光谈到了3个方面:他和妻子张允和的生活;他对现在社会生活状态的关注;他的人生态度。他在讲到妻子张允和时,谈到了他们的共同生活和张允和的性格。当谈及他们的共同生活之道时周有光先生说,要有“爱”和“敬”。当谈及张允和时,他说张允和的性格是乐观的,是一个典型的时代新女性。“她的思想朝气蓬勃,充满现代意识。”他还举了几个例子:如张允和编辑报纸副刊时,提出“女人不是花”,反对当时把女职员说成“花瓶”;研究昆曲,帮俞平伯先生创办北京昆曲研习社;86岁学电脑,利用电脑编辑一份“家庭小刊物”,名叫《水》,后来出版集刊《浪花集》;93岁去世那天的前夜,还同来客谈笑风生。他对现在的社会生活状态也很关注,他很幽默地谈到了学生缺乏睡眠的问题,并引用了学生的一篇诙谐的文章。在人生态度上,他赞成鲁迅的“阿Q精神”,他称之为“变阴暗为光明”。他认为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他写过一篇《新陋室铭》,很是有趣。而且也谈及了和他的连襟沈从文的共同处世态度。这也是这个活过百年的老人,最长寿的秘诀了吧。

  读《晚年所思·2》的时候,你能看到周有光先生作为一个有学识和自我成就的知识分子独特于人的一面。尤其是他对生活和对人的态度。他从不拒绝任何人的拜访,他认为只要不学到坏的东西,总是好的。这是一个谦逊好学的知识分子发自肺腑的真诚。他一生交友甚多,是一位很包容接纳的知识分子。如他谈及到与爱因斯坦谈话时的心态,很令人感动。“爱因斯坦的理论,我不懂。我们在一起,主要聊报纸上的问题,世界的问题。我的印象,爱因斯坦非常友好。我们聊天时,经常聊家常。他穿的还不如我讲究,没有一点架子,给我的印象好极了!”可见,真正有学问的人,都是谦逊有礼的,都是真诚对待他人和知识的人。周有光先生独特的经历、人生态度和其对待人事物时所展现出来的品质和态度,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感动。作为知识分子的他,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也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在这个畅销书盛行的年代里,放下浮躁的心,沉下心来,去看一看知识分子的亲口述说,在他的叙述和经历中,不断地净化我们的心灵,学习我们欠缺的品质,汲取人生的经验,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靠近,像他们一样,活得有价值,活得值得敬佩。这本书带给你的是一种时代的感受,一种个体生命的人生态度,一种人生方向和价值的启迪。这是一本值得阅读和体会的书,它增加你的知识,通过了解知识分子的经历和命运,来了解中国,进而发展自己。一生,能够踏实努力的时候,就该认认真真地过。人在成长时,他人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