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武侠小说家温瑞安带着近30件作品手稿来到北京,将其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由于种种缘由,此前温瑞安不得不面对“温端安,湿瑞安”等山寨作者,面对多部自己的作品在影视剧中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今温瑞安终于把所有版权都收了回来,“现在我可以讲我高兴讲的话,写我应该写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的续文要给我的读者一个交代。”
收回版权 拎清“温端安、湿瑞安”
温瑞安是中文世界里写最多字的作家之一,已出书和发表的文字计有1200多万字,授权正版接近1200种,盗版则多达1860多种。“温端安、湿瑞安”等山寨名字屡见不鲜,让读者傻傻分不清楚,也让温瑞安哭笑不得。温瑞安以《布衣神相》为例,解释说明了自己作品曾经面对的复杂版权问题,“这部作品是世界上唯一一部由香港无线出版、亚视拍的电视剧,两家电视台是竞争关系,最后只能靠打官司解决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等了25年,现在合约期终于过了。”
温瑞安表示,直到三年前自己才终于将所有版权拿回在手里,此次温瑞安捐赠手稿中包含1984年完成的《纵横》(四大名捕故事,战天王系列)、1990年的《少年铁手》(少年四大名捕:龙头系列四之二)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称自己幼时撰写小说就期许华人作品广受尊重,今天手稿能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这样有内涵的建筑中安身,对他有如“进入梦的王国”。“我现在可以讲我高兴讲的话,写我应该写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的续文要给我的读者一个交代,我无视其他反映。交代很重要,趁我还能写。”温瑞安透露,明年年初将有一部最新作品面世,“以前那一部《天下无敌》绝不能算天下无敌,真正的《天下无敌》已经有成稿了,明年年初会登场。”
解读时代 武侠已死是个骗局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动笔写武侠小说,温瑞安最终位列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武侠小说四大家之一。而今,温瑞安已近耳顺之年,他仍然继续构建着他的武侠世界,同时也面对着外界所谓的“武侠已死”的声音。“电视刚出来时,有人说电影已死。还有人说现代诗已死。现在很多人说武侠已死,类比开来,更多人说就是文学已死。武侠不但没死,它还无所不在。”温瑞安称现在好莱坞电影都有武侠元素,只不过潜伏暗藏在不同领域中,“魔幻电影中《指环王》就是寻宝,《哈利·波特》就是学校中的门派之争,这些都是武侠,是西方的武侠。”
对于网络玄幻作品是否会替代武侠小说一事,温瑞安的态度则显得很宽容,“现在读者多了,写的人多了,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不应该悲观。”同时温瑞安也温和地提醒着当下那些年轻的作者们,“网络上写手很虚幻,虚幻的结果可能就是随便。我一周要看45份杂志,因为我觉得写武侠小说应该对实事有了解。金庸的每一场打斗都是有哲学逻辑,有根有据,甚至从易经中出发,古龙的打斗则是留白的手法。只有对武术有研究了,才能真正写出武术的魔幻精神。”
面对改编 曾经看到眼睛发直
从1979年开始,温瑞安的武侠作品就不断被改编成影视剧作品,电影《四大名捕2》即将上映,温瑞安对片中“无情”被改成了一个女人一事并没有提出太大异议,原因是“刘亦菲的级别还够”。但在过去几十年里,温瑞安曾经遇上过各种啼笑皆非的改编状况。“我的作品有24部被拍成影视剧,改的东西看到我眼睛发直。”温瑞安回忆称,他在台湾看过一部电视剧,是根据《四大名捕》改编的,里边有两个名捕是女人,而且‘无情’的真正身份还是日本浪人,“还有很多混乱的情况,比如周星驰的电影里也有四大名捕的角色,但根本没拿版权。”
温瑞安称,自己也做过编剧的工作,对于影视剧拍摄运作了然于胸,“投资人既要编剧符合自己想法,还期待编剧比作家写得更好,有新意、最好是超过原作家。这就变成了一个很吊诡的事情,你既然要买这个作家的作品,为什么又改得乱七八糟面目全非呢。所以,从之前一两年开始,我在签约时已经非常注意了,如果你改得太多,就不用来买我的版权了。尽量尊重作家是影视制作人必须学习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