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一部罕见的皇家“诗史”力著(高玉恩)

——高兴璠《爱新觉罗诗说》介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8日15:26 来源:中国作家网 高玉恩

  高兴璠先生《爱新觉罗诗说》(以下简称“诗说”)一书,日前由中国人民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装璜典雅、厚重,古色古香。书分上下两册,600余页,50万字。其内容共分六章,二十六节,是一部述论结合的难得一见的清代皇家诗史力著。书名虽冠以“诗说”,但实际上是一部“诗品”式的具有“诗论”性质的学术力著。因其学术价值,该书已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收藏!

  依常理,这样一部著作本应出自科研单位或高校名家之手,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书的作者竟是一位退休人员,且是一位八十高龄的耄耋老人!中国民间有:“十年磨一剑”之说,岂止如此,高兴璠先生以30年收集资料,3年撰文,前后共积33年之功才完成这部悠长的“梦想”!在惊叹之余,我们更期望探寻他卧薪尝胆的动力源泉所在。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只有知人论世,才是认识作家与作品的基本方法。作者就是以军人的根基,痴文的梦想,奋进的精神,坎坷的历程铸就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早在1950年,他18岁时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文工团员。1951年,他跨过鸭绿江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1958年,不幸被错划为“右派”,在农村、工厂改造长达20余年。“右派”平反后,在区级文化馆仅任干事、副馆长又达十余年。此期间,他为补回荒逝的时光,如饥似渴奋进读书,取得中文与历史两个专业的函授文凭。与此同时,专研诗史与诗学,写出《兴京籍满族诗人略说》、《辽西诗说》等论文30余万字发表。由此可见,“诗说”的成功面世,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应当是高兴璠先生抗美援朝的战斗精神,忍辱负重的不屈精神,艺术修身的崇文精神的大结合。如果说禅宗达摩“面壁十年”令人赞叹,而高兴璠先生却以33年执著求索著成的“诗说”,可谓是当代“史记”!基于先生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才更有充分的理由对这部著作予以特别的关注!

  《爱新觉罗诗说》是清代文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与突破,也是一个退休干部为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情怀所在,其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令人振奋,令人瞩目!

  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就学术价值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请诸位专家学者指正。

  一、开拓清代皇家诗学研究的新天地,填补中国诗史研究的空白。

  此前,中国诗学、诗史研究不乏其人,各种诗史、诗学专著版本繁多、体式多样,五花八门的通史、断代史、专题史不胜枚举,诸如《中国古代诗歌概论》、《中国古代诗歌通论》、《中国古代山水诗史》、《中国古代诗学通论》、《唐诗审美艺术论》等不一而足。然而,却罕见一个朝代的皇家诗史,清代皇家诗史几成空白!而“诗说”却能从清代爱新觉罗的第一代诗人高塞(皇太极第六子)写起,中经康熙、雍正、乾隆直至光绪皇帝等众多诗人,又有亲王、贝勒、将军等共160位诗人,时间跨度长达260年!这在中国诗学史上,可谓一部诗歌历史的瑰丽长卷,称得上史无前例!

  二、是一部史料丰富、价值厚重、不可多得的皇家“诗选”善本。

  “诗说”的作者以广博的视野、鸟瞰整个清代皇家诗人、诗作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广征博采,使该书既有文学价值,又具史学价值!三十余年矢志不渝的漫长积累,自家就有所藏涉关图书、史料多达千余册,而衣带渐宽终不悔。在此基础上,八十高龄的作者每天写作不下六小时,在编撰的三年中,一块面包一瓶水,在省市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查阅了如《清史稿》、《全辽志》、《清稗类钞选》、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徐世昌《清诗汇》、钱泳《履园丛话》、梁启超《饮冰室诗话》等大量书籍不下百余种。这种“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冶学精神,自然保证了该书的史料性、丰富性及学术性,使诗人与诗作,史学与文学熔为一炉。

  选诗,不仅要占有资料,更要具有审美的眼光与辨识优劣的学力。作者以早年学习中文与历史的双重造诣以及数十年痴书、痴文的实践功底,对大量的皇家诗作进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遴选。作者以诗歌的审美视角,精选了最能代表诗人思想、生活、身份、性格、兴趣的诗作来回归诗歌的历史意境。诚如惠栋在《序吴人止晋诗》中说:“诗之道,有根柢,有兴会,根柢源于学问,兴会发于性情,二者兼之,始足称一大家。”把这话用于选诗,同样需要有根柢,有颖悟,根柢依仗学问,颖悟发于才情,二者兼之,始成选诗高手。作者在选康熙帝诗作时,以其皇帝与诗人的双重身份,对这位诗坛圣手进行精细赏析,将其诗作别裁分类,划分为勤政、悯农、边塞、爱国、颂扬、廉官、赞美科技、提倡蔬食、诗学宗唐八大内容,客观、全面地介绍这位叱咤风云的马上皇帝治国有诗,生活有诗,出征有诗,学习有诗,无处不诗的诗性人生。如选《临池观鱼有感》:“临池鱼跃白云连,太液东边问小船。一色水天明似镜,风波销灭在何年。”连“临池观鱼”都能寄托出不忘三藩未平的“风波”,康熙执政的风范就可见一斑了。又如选其边塞诗《过独石》:“关名独石插遥天,路绕青冥绝嶂悬。翠碧千寻标九塞,黄云万叠护三边。霓旗晓度长城月,毳帐春回大漠烟。总为民生勤战伐,不辞筹画在中权。”此诗颇具王昌龄边塞诗的雄浑气度,当是诗之精品,选出这样的诗是颇具眼力的。当然也是与一代文治武功的帝王身份、气魄、思想相契合的。

  书中不仅谈诗,也兼及康熙的书法、绘画,乃至个人的兴趣爱好。如康熙还善于术学,热爱科学,还是一位最早的良种繁育专家!这不禁让读者猛有所悟:“康亁盛世”的开拓者,不仅有金戈铁马的雄强,亦不乏书香墨韵的儒雅,还是盛世科技的引领者,让读者了解了一个多才多艺多侧面的立体的康熙。

  三、以辨味为基础,将“诗说”熔铸成一部史论结合的“诗论”。

  有真实可靠的资料是史学,由资料引出正确的结论是史识。“诗说”一书在引用大量的作品及诗人生活、故事的基础上,以诗艺的视角、诗性的特征、诗境的韵味为基点,对诗人的诗作进行思想与艺术的赏析,对皇家诗歌传承的生态进行了客观的探索。这些赏析,不乏理论、理性的分析,但更多的则是抓住诗艺“水月镜花”的魅力所在,抓住诗歌核心——诗味、诗性予以感悟、体悟式的言说。唐人司空图语:“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作者正是扭着“味”这个诗的精要,并以此来立论诗歌。这种诗味,是在反复阅读,涵泳的基础上,依据作者创作的时空心境,从诗歌词句、意象到篇章结构的意境中,乃至“弦外之音”、“文外之旨”中“妙悟”而来!如此,我们看“诗说”明显地带有中国古代“诗话”的特征。如对康熙、雍正、乾隆、文昭等诗的论析时莫不如此。在谈到唯诗是务、著有《晓亭诗钞》的塞尔赫时,说他的诗“婉而多讽”,具有文字简练语文直白,但却语音很深,读罢之后,颇有宋人严羽“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又如在赏析文昭《紫幢轩诗集》时,妙悟他的诗具秀丽工整、以画作诗,色彩入诗的美学特征,提出“诗之所以盛行不衰,引人入胜,就是因为她美。”的判断,这确是真知卓见。作者引用《村外晚归》诗:“田家时雨足,石路净无尘。花竹开三径,桑麻界四邻。隔篱灯射壁,归舍犬随人。日暮柴门外,依依牧笛新。”在评价雍正皇帝诗时,说他的“闲情逸致”诗最妙,引用了《花下偶成》:“对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反映了皇宫中,少有真情、真友的苦闷与无奈。而这种心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见对诗境的论析是准确的。

  总之,“诗说”以真实的历史,多彩的诗篇,雅达的语言,讲述了清代皇族的诗史与诗事,又于诗学审美的妙悟方式阐析了皇家诗艺的优劣短长,其中多有颇具识见的精论。读到兴致处,使你爱不释手;掩卷之余,启悟良多。这部倾注了作者几乎是一生心血的《爱新觉罗诗说》定会让读者不枉费读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