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中秋,让我们亲近当代诗歌(路艳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8日10:08 来源:北京日报 路艳霞

  30位中外诗人昨晚齐聚世纪坛吟诵诗作

  中秋,让我们亲近当代诗歌

伊朗吟唱诗人哈菲兹·伊曼尼伴着鼓声用波斯语吟唱作品
知名作家刘索拉和摇滚乐手唐朝老五挥洒激情。

  昨晚,北京的天空月亮时隐时现,但这座城市却并未因此而缺少诗意。中华世纪坛广场上,30位诗人齐聚于此,出席在这里举行的第五届中秋国际诗会。他们先后登台,用各自的母语朗诵自己的诗歌,诗性和诗意在白发人、黑发人中间,在白皮肤、黄皮肤中间,传递着动人的温情。

  诗歌接续着传统文化

  中 华世纪坛的中秋国际诗会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共有150位中外诗人在这里朗诵自己的作品。今年诗会由首都精神文明办、海淀区政府、北京广播电视台、文博会组 委会办公室主办。这次诗会,诗人北塔并没有出现在舞台上,而是作为听众坐在观众席中。作为曾经参加过三届诗会的诗人,他至今仍怀念中秋吟诗的幸福。 2009年的中秋节,他是在德国慕尼黑度过的。当思乡情绪爬上心头,他写下了诗作《慕尼黑:玛丽安广场上的中秋月》。

  “我们就剩这一个月亮了/今夜,在教堂的尖顶之上/被孤悬着/像一颗心/与身体远隔重洋……”在2010年的中秋国际诗会上,北塔朗诵的正是这一诗作。他回忆说,当朗诵这首思乡之作时,自己内心是强烈的欣慰,而台下一片宁静,他被皓月当空下相互交融的诗情感动了。

  多 年来,舒婷、芒克、西川、严力、北塔等著名诗人纷纷登上过诗会的舞台,对他们而言,通过诗歌和传统文化进行接续甚至是一种责任。北塔说:“中青年人和传统 文化对接很少,而中秋诗会本来就是一种传统的形式,借用传统诗会,再添加现代元素,对于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推广诗歌文化都很有意义。”

  诗人张耳此次朗诵的是《人还能走多久?》。她认为,对于听众来说,接触到当代的、原创的诗歌的机会本身就很稀少,借中秋诗会之机,让人们亲近当代诗歌,不仅是一种诗歌的普及行动,更是亲近传统文化的方式。

  “中秋诗会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而中华世纪坛的诗会其实是在提示传统的重要性。”在张耳看来,“在游戏、动漫盛行的同时,传统诗会的儒雅、唯美更有丰富的内涵。”

  爱好者以诗书写生活

  从 第一届中秋国际诗会开始,主办方就为喜爱诗歌的普通人保留了登台朗诵的席位。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走到台上,和诗人们一起朗诵自己的作品。今年活动 的参与者中,就有天安门国旗班的仪仗兵马良,还有羊坊店街道工委书记王国强,以及两名高校学子代表。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总监石京生说,来自民间的诗人这两年 已经占据了50%,他们喜爱用诗歌来书写生活、书写对人生的感悟。

  这些民间诗者的诗作,是从大学诗社和网络上征集来的。今年,主办方共 征集到了上千名高校学生递交的作品。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夏超此次朗诵的诗作叫《春天的信》,那是他在新疆支教期间,写给一个女生的情诗。“当我翻动残香 /我才能想起另一个夏天……”夏超说,上中学时就因为想给女同学写情诗而喜欢上了泰戈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夏超至少已给三个女孩写过情诗,那是他独享的 一个美丽的空间。

  街道干部王国强此次为听众朗诵的是格律诗《中秋感怀》,这首诗创作于前年中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年54岁的王国强至今还记得中学时代老师教给的格律歌,他曾当兵20年,又转业到地方,但用诗歌记录人生、表达生活态度的方式始终没有改变。“别人观赏 美景会拍照,我或者即兴创作,或者积累素材后,待日后创作。这已经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了。”

  诗人希望用母语发声

  “诗篇与火星就是我……”伊朗吟唱诗人哈菲兹·伊曼尼一边手击名为“DAF”的满月型鼓,一边用有时舒缓、有时激越、有时温存的波斯语吟唱着,他为观众带来的诗作名为《酒肆》,而他展示的是古老的伊朗“苏菲派”吟诵艺术。 

  “一个白如月亮的老者/在水中打捞月亮/数百个银白的月亮/在遥远的‘无处’中沉没……”莫斯科大学教授、诗人库普里扬诺夫用俄语朗诵的《中国诗人李白的传说》,述说了他对李白的热爱。

  从2008年首届诗会开始算起,共有30余位国外和港澳台诗人分别登上了中华世纪坛的诗坛,他们操着各自的母语,用英语、俄语、阿拉伯语、韩语、法语、汉语等语言朗诵自己的心爱之作,而世纪坛中秋国际诗会采用双语朗诵,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诗坛上颇为独特的一景。

  能用自己的母语朗诵自己的诗作,是诗人们最看重的事情。澳门诗人凌谷说,澳门的诗歌活动很多,前一段时间他参加了中葡诗歌节,但在诗歌节中,主办方要求诗人用英文朗诵诗作,“我希望用自己的语言读自己的诗,我很珍视这样的感受。”

  据 了解,目前很多国际诗歌节往往以英语、法语为通行语言,很难寻到用母语朗诵诗歌的。台湾诗人罗智成认为,国际诗歌节是英美文化主导,而中华世纪坛中秋国际 诗会是极少数让其他语言发声的地方。“我希望这个诗会保持这样的包容。”而这位台湾诗人更是坚信,北京绝对有实力办出世界级诗歌活动,他期待着那一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