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留下一份张炜个人的 文学断代史(钟润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2日09:35 来源:深圳特区报 钟润生

  作家张炜与媒体人朱又可长篇对话《行者的迷宫》出版

  留下一份张炜个人的 文学断代史

  张炜的创作一直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罕有的景观。他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沉湎于历史、现实、自然、人性、风俗、传说、哲学、宗教的诸般追索之中。尤其是,2010年出版10卷本、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更是让人觉得张炜就是文坛的异数。2011年,《你在高原》获得茅盾文学奖,“450万字有几个人能读完”的各种争议一直没有断绝。

  近日,一本名为《行者的迷宫》的书,悄悄在文学界流行。这本书是一个长篇对话录,对话双方为青年学者、媒体人朱又可和张炜。《行者的迷宫》整体概括了张炜文学创作及当代社会的发展脉络、思想变迁和艺术水准,使人对当代写作有了一种清晰的理解。正如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何言宏所言:“有很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二人对话从2011年4月18日中午开始。朱又可和张炜在济南锦鸡岭下的聊天进行了7天,共10次,20多个小时。5月9日,在广州白云湖畔酒店,张炜又和朱又可做了第11次聊天,算是给这个专题做了结。在这11次采访中,朱又可就历史、文学、时代、革命、道德、宗教、人性、婚恋、家族、土地、时间、写作秘密等话题听张炜从容道来,最终形成了30多万字的录音。“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思想失语后的一次舒缓而漫长的言说,是一个人孤独穿越之后对20年地理和文化时空的一次耐心的检索。”朱又可说,他留下了一份张炜个人的“文学断代史”。

  记者翻阅《行者的迷宫》注意到,书里聊的话题基本上杜绝了泛泛而谈,观点犀利,不端着,也不装,充满了哲学思考。“《行者的迷宫》这个书中的好多问题,实际上是蛮危险的,很不容易回答,但是一旦进入这种思索,顺着提问的思维走进去以后,又没有别的选择,要求真就要朴素地去回答问题。”张炜对记者说,好多事物的深刻,有时候也表现在它的迷宫状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无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还是达尔文,这些最理性的、最科学的标志性人物,到后来都批判了自己,都否定了自己清晰的理性思维,回到了基督教、天主教;这就说明,有一些东西,有一些时候,清晰或许也意味着混沌。

  书里还直接触及了当下文坛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文学批评。张炜说,现在的批评跟文学的关系,非常正常,这个“正常”是指对应着整个的生存状态。没有比这个时期的人再能够趋利避害的了。这是一个商业时代,人的一切领域都受这种重商时代的影响和塑造,人对道德伦理要能够迁就,要有足够的灵活性,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和普遍的风气。就像当年,我们随处都讲阶级斗争,说说笑笑里面还有阶级斗争,现在则是随处不在的灵活性、机灵和精明。这时候不需要智慧和人格力量,相反后者会给个人生活添上诸多麻烦、让人背运。谁不害怕痛苦?谁不害怕背运?于是那些最起码的文学的良知、炽热的激情,都随着现实利害蒸发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