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鲁迅”折射出的语文教育价值错位(谭旭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09日13:49 来源:中国艺术报 谭旭东

  鲁迅作品退出新版语文教材引发争论。有些是过度解读,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说了过分之辞。如有媒体认为鲁迅作品被完全驱逐出教材,事实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一直有鲁迅作品,只是比例越来越小。人教社老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有《风筝》 ,下册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 ;八年级上册有《阿长和〈山海经〉 》 ,下册有《藤野先生》 《雪》 ;九年级上册有《故乡》 ,下册有《孔乙己》 。按鲁迅的地位,选入这些篇目并不算多,不过较之以前也减少了一些。正因为鲁迅作品一直占据着中学语文教材的“首席” ,因此,新版七年级上册删除《风筝》 ,让很多人无法接受。当然,这的确是鲁迅作品首次在初中语文单册教材里缺席。

  我的看法是,就鲁迅谈鲁迅是片面的,语文教材选文失当才是关键。无论小学语文教材,还是初中语文教材,乃至高中语文教材,选文一直有问题。小学语文教材几乎都是改编,而且是篡改式改编,对原文的语言纯正性和审美性都是极大损害。改编过程丢失了很多深刻内涵,而这些恰是最值得学生品味、鉴赏和学习的。

  但就整体情况看,语文教材的根本问题,不是是否删除鲁迅作品,而是语文教育文化价值的错位。语文,包含语言、文字和文学三个部分,但无论是学习语言、文字,还是领悟文学,都要通过阅读和欣赏来完成,而且语文学习到最高阶段,就是要学会创造语言世界,尤其要学会创造富有个性化审美内涵的文学世界。我们总在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所谓工具性,就是学语文要识字,把识字、组词和交际能力当做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因此,无论小学语文还是中学语文,都把课文以字、词、句、段拆开来学习,导致语文学习丢失了整体审美性,丢失了欣赏所带来的审美愉悦。语文考试,考的都是解词造句、语法修辞,阅读理解都有标准答案。不少语文教师把阅读能力的提高简单依赖于做阅读理解,而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和欣赏恰恰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语文的要义,就是要引领孩子进入母语世界,学会阅读和写作,同时享受文字阅读和创造的快乐。因此,语文教材的编写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要坚持审美性。语文是一个人最初进入的文字世界,因此一定要把或者优美、或者朴素的纯正的文字呈现给学生。如果语文教材的文字不优美不朴素,只是起到认字的作用,只是枯燥乏味的文字组合,那么最初的文字认知就会刻板化,学生对语言的魅力就会认识不足。二是要选原作。现在语文教材普遍是把作家作品改编过来。改编者水平难道比作家还高?如果原文很美,何必要修改和压缩?原文不好,也就没必要选编了。中国文学几千年,难道还挑不出几十篇适合进教材的作品?另外,改编原作,对原作者也不尊重,而且是对语文教学的简单化认知。语文教学不就是要从原文里找到最值得欣赏和学习的语言文学知识、品味文学作品里独特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内涵吗?三是要坚持按文体分类来编排语文课。现在语文课文几乎都是按照主题思想设定单元,然后在确定的主题下选文,就像在固定的筐子里填东西。七年级语文上册设置了六个单元,外加一个课外古诗词背诵专题。那六个单元中第一、二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因流沙河、周国平的文章被删除而被媒体广为关注的第二单元,主题其实是“人生理想信念” 。其他几个单元分别以四季、科学、亲情和想象为主题。按主题思想选文、讲课文,首先让老师和学生重视文章的思想性,从而接受思想教育,但忽视了学习语文的基本目的,那就是学习和掌握文体知识,其实,文体的创造力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科学的编写法,应该是按文体分单元,每个单元都介绍相关文体知识,学几年语文,老师和学生都知道文体创造的要诀。语文教材长期以主题思想为单元编写教材,又按主题思想来教学,结果呢?很多学生学了12年语文,不知道诗歌、散文为何物,连基本文体知识都不明白。很多语文老师反映诗歌很难教,其实,单纯挖掘诗歌里的思想性,诗歌就没法教也没法学,如果从文体知识入手,从文体的独特性、审美性入手,老师教起来好教,学生学习写作也容易,也能很自然地领悟诗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按照文体单元来编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语文课和作文课连接起来,而不是语文课和作文课“两张皮” 。

  因为删除鲁迅的作品,媒体和大众把对语文教材的批评对准了人教版教材。其实,其他几个版本语文教材问题也多多,特别是对语文教材文化价值的定位,都犯了常识性错误。前面提到的简单以思想主题来分单元编写,就是有意淡化语文本身的审美性、趣味性,降低语文的文化价值。课文里学的是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古诗词和小说,但作文教学则又要学生写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语文课把文体简单化,把写作简单化,反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教材编写的旧的思维不变,母语意识和母语文化的传承无从谈起。现在很多中小学生不爱学语文,甚至很讨厌语文教材和语文课,这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教材编写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模式的问题。中国人不爱学语文,这本身就是很可悲的事情;中国学生对自己的母语学习没兴趣,就是语文教育的价值错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