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一起穿过中关村(艾瑞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06日09:24 来源:中国作家网 【美】艾瑞克

  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徐则臣的作品,是在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前夕。那年中国是主宾国, 一大批中国作家受邀参加。去书展之前,有一位作家(可能是徐星?)跟我说, 有个年轻作家你要关注一下,写现实主义写得非常好。他把徐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给了我,是PDF文件,算是盗版吧。在飞机上我就看了大半。他说得没错,徐则臣的现实主义确实很好。那是一种直接现实主义,这样的风格我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见的不多。从第一个句子起,读者便进入到主人公的身体里,看到他所看见的,体验到他所感知的。这个故事节奏很好,句子很干净,没有不必要的华彩,感人,却不留操控的痕迹——这正是在欧美最容易被接受的写作风格。

  那次书展的一个则臣演讲的活动上,我举手提问,为什么《跑步穿过中关村》的结尾来得这样突然,似乎一下子把几个人物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样的设计让读者莫名其妙。徐则臣回答,我希望,小说结束是另一个小说的开始。他说,他不会把所有问题都完美解决,只会制造更多的问题。这个答案很有趣,使我对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活动结束后,我们相约一起去酒吧——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也算是一见如故。在酒吧,我们东西南北地瞎聊,聊德国的啤酒有多好喝,抱怨德国餐馆上菜有多慢,也谈中国的文学写作。那次会面,我对他说,我喜欢他的《跑步穿过中关村》,这部小说有没有英译本,是否可以由我译成英文。则臣欣然应允。

  其实,我还算是一位谨慎的译者,接触一位作家,喜欢他的作品,动了翻译的念头,沉淀一阵子,才会着手翻译。得到徐则臣的许可之后,我向美国艺术基金会(NEA)正式提交了翻译徐则臣《跑步穿过中关村》的申请,获得了基金会的赞助之后,我就真正开始了这部小说的翻译。后来,徐则臣也曾表示困惑:为什么要从《跑步穿过中关村》开始?为什么要从这部在他看来尚未成熟的作品开始翻译?我想,原因在于我对这部作品有信心,我相信它对任何人都具有吸引力——无论他是否了解中国,是否在意这里发生的一切。对于北京街道上的生活,读者或许一无所知,但这个故事可以引导他们。首先,你感受到北京的风吹过你的脸庞,你看到一场沙尘暴如何将整个城市改变模样。然后你进入到北京底层群体的生活:无家可归、吃了上顿没下顿是何种滋味;北京“地下世界”的边边角角是何等景象;警察与碟贩之间的谈话又如何敲击着你的耳膜。接下来,再深入一些:一个年轻人,他坚信北京是通往成功的惟一途径,回到乡村便意味着失败;一个女孩,担忧着她的未来,向往着拥有自己的家庭。这个故事带给你无比亲切的真实感。我曾经在中央民族大学读书,比邻中关村,则臣小说里所写的中关村,就是我生活过的地方,小说里的人物,就是我在中关村随处可见的人,那个跑步的敦煌似乎每天从我身边经过,和我一起穿过中关村。

  这故事也许浅显简短,但非常动人。翻译《跑步穿过中关村》的过程很不轻松,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最大的困难,是这篇小说的对话翻译。《跑步穿过中关村》差不多是由对话组成的一篇小说,人物脱口而出的北京话,调侃、损人的话,外地人装模作样学的北京腔调,特别生动,这是最让我着迷的地方。要为这些对话找到有说服力的英文表达,我还颇费了一番脑筋。

  徐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翻译成英文后,受到了一些好评。今年上半年,美国两家出版社主动联系我,要求出版这部小说的英译本,对于一家一向谨慎的出版社来说,能够主动要求出版一位年轻的中国作家的作品,已经是对徐则臣和他的《跑步穿过中关村》的肯定。在给我的信件中,两家出版社的编辑赞美这部小说出色地描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面貌,故事、人物、语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年春天,《跑步穿过中关村》将在美国出版。的确。徐则臣和美国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作家不太一样。美国30岁上下的作家很多毕业于大学的写作专业,他们学院出身,写作技巧娴熟,作品里有很多小聪明小幽默,冷嘲热讽,亮点很多,但可能血肉不足,大概是与生活环境有关吧。相比之下,徐则臣的作品有分量,不乏勇气和责任心,关注社会却举重若轻。和很多中国优秀的“70后”作家一样,徐则臣从二十几岁开始写作到现在,认真对待,不断精益求精,向前推动自己,这很值得尊敬。

  已读过《跑步穿过中关村》这部小说的欧美读者,现在也许可以阅读徐则臣的最新小说《耶路撒冷》了。写这本书的徐则臣更加自信,叙事上层次感更强,语言成熟老到了很多。欧美读者也许已经做好准备,窥视中国“70后”一代的思想,看到一幅更精致、更全面的“70后”生活肖像。读者终究需要被一步步地引导,才能走进那些他们不熟悉的世界中去。而在到达更深入、更微妙的意境之前,在到达更完整的社会画幅之前,最好的开头永远是简单的,是故事。我们期待徐则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