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忠于内心的坚守(宁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30日14: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宁 肯

  京城是个五湖四海的地方,有些人没几年从里到外就融化在抽象的“北京人”概念里,再也看不出他来自哪儿,一看就是标准的北京人。但也有人不是这样,无论他来京多少年,一直都带着家乡的痕迹,有人是内心,有人是脸上,有些人从脸上到内心。倪学礼就是一个从脸到心都带着家乡痕迹的人。第一次见倪学礼,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张黝黑的脸,带着明显的东北的风霜,且瘦,且硬。他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小说家、编剧,从他的脸上我几乎看不出这些。接触时间长了,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的心也像他的脸:朴实,结实,骨感,一板一眼地实在,出乎意外地实在,以至让我感动莫名。倪学礼是把为人的实在与周到做到极致的人,一种东西做到极致就会有穿透力,就会无懈可击,就会感人至深。

  一个人的为人包括他的作品都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经历会烙印在他的脸上、心上、作品上,非常统一,这样的人不多。倪学礼差不多是我仅见。倪学礼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哈拉哈达乡的一个村子。因为家庭成分是富农的缘故,据说他经常被人欺负。当年第一次高考落榜的他,一度成了一名菜贩子,那时他看到同学们进进出出林东一中,他经常将军大衣的领子立起来。坚毅顽强的他——他的骨感特别能显示这点——经过补习考取了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呼和浩特炼油厂当过宣传干事,现在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教授,博导。

  1997年倪学礼走上编剧道路。《血色黎明》是他编剧的第一部作品,此后还写过《风过泉沟子》,《山羊坡》,后者获得了第19届金鹰奖和第21届飞天奖。而真正给他在观众中带来影响的是2004年的剧本《有泪尽情流》,该剧获得了中国电视剧最高奖——金鹰奖和飞天奖。

  编剧应给收看者以文化内涵的正能量!正是沿着这种正能量,也是沿着自己的内心历程,倪学礼再度创作了《小麦进城》。《小麦进城》荣获第18届“白玉兰奖”艺术贡献奖及最佳编剧奖提名。本剧改编自倪学礼的长篇小说《追赶与呼喊》(发表在文学杂志《十月》上)。剧本以农村女人小麦随丈夫林木回城上学开始,融合知青下乡、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农村取消成分、改革开放、国企职工下岗等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一个农村女人凭借自己的乐观和善良、坚强和执著,融入现代化城市的故事。看过小说和电视剧之后,作为读者和观众的直观感受,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一悲一喜。《追赶与呼喊》的结局带有些许悲悯情怀,《小麦进城》则改编成了一个富有轻喜剧色彩的家庭伦理剧。故事的基调发生了改变。在这个意义上,倪学礼对小说和电视剧有自己的理论认知,他认为小说触摸心灵,电视剧抚慰感情。原小说除了写主人公小麦的进城故事以外,还花了很多笔墨写了知识分子林木这个人物。他是带着一种很强烈的批判意识书写知识分子的幽暗之处的。倪学礼认为,文学是一种民族的秘史。一个真正的作家的写作,必然带有对时代、对社会的批判意识。而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承担的任务不一样。他一直倡导电视剧创作要担当起驱除灰暗、点亮生活的责任,要给人以希望;“小麦的成长、小麦的成功,告诉观众,不管面对怎样的困境和坎坷,正视它并努力去克服它,一定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

  这不仅是对文学,对电视剧,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事实上也是来源倪学礼内心深处对自我的认识。如果说倪学礼在编剧上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或成功的保证,我看是他忠于内心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也同时还写在他的脸上,他一点也不回避自己的坚守,自己的固执。看他的小说和电视剧,他那张黝黑的、骨感的、瘦削的面孔会时时浮现出来。此时,了解他的人,总是会心一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