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京剧的文化传播之思(傅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7日14:20 来源:人民政协网 傅谨

  中央电视台八集纪录片《京剧》播出后,在取得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质疑。以京剧为题材的纪录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值得高度肯定,都是受到京剧界以及更多与传统戏剧、乃至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士称赞的好事,却因一些本不该出现的错误而未能得到应有的肯定。

  在观众指出纪录片中某些知识性的疏漏与错失后,制作人坦诚地接受了部分意见,尽快进行了修改。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纪录片中京剧本身的内容经常被各类制作精良的空镜头挤压的现象;更重要的问题则涉及对京剧发展历程的叙述中体现的艺术观念。像这些问题,从学术上来说或有见仁见智之处,然而隐含其后的深层原因,却值得严肃讨论。

  京剧是中国近代以来诞生并成熟的别具中国特色的表演艺术样式,既继承了以昆曲为代表的雅文化的精华,同时又不离民间社会和底层草根文化,如此方有其丰富和厚重。它是中国现当代表演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曾经为中国亿万民众所喜爱;尤其是它的沉浮始终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演变相表里,其兴其衰,都包含了政治、文化与艺术太多的信息,拍好以京剧为题材的纪录片,意义远远超出了为这个戏曲剧种做“宣传”的层面。而正因为京剧的历史与发展进程中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涵,这就对纪录片拍摄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思想、艺术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尤其是需要对传统文化、包括民间文化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的一代青年媒体人是在传统文化艺术受到轻视甚至鄙弃的年代学习成长的,在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中,民族和传统的文化艺术经常用来作为西方和所谓“现代”艺术的对立面,当成反面教材和丑化的对象,在意识中和潜意识中对京剧的种种负面印象,积累成对京剧的偏见,这就是今天部分媒体人面对京剧这样的民族传统艺术时最致命的内伤。

  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特殊的人员结构,进一步放大了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与当代传媒的疏离状态。其实,不同媒体的人员结构是有明显差异的,相对而言,从央视到各地方卫视台,人员流动的速率高,青年一代编导大量涌入,一方面成为电视业充满活力的源泉,同时却暗含了许多平时不易察觉的隐患。如果说在制作拍摄各类新闻节目、综艺节目和一般的专题片时,电视传媒都体现出相当高的专业水准,那么,在拍摄像《京剧》这类涉及传统文化题材的纪录片时,电视行业新人辈出的优势却变成了劣势。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不能通过适当的手段弥补自身的不足,就很难拍好《京剧》这样的纪录片。

  令人遗憾的事情恰恰在这里发生。如果我们细细分析纪录片《京剧》里备受指责的那些硬伤,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错误都出在旁白的解说词中。然而,如同剧组负责人所说,在这部片子拍摄期间,他们采访了全国各地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用功不可谓不勤;而且,我想很少有媒体能获得如此令人羡慕的机会,采访那么多、包括不少相当资深的艺术家,当面聆听他们讲述京剧的历史与现实;且不说从这至少几百个小时的素材中撷取出区区八集有价值的内容,绝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就算拥有这数百小时的素材认真过眼的经历,编导者也很容易成为熟知京剧历史的专门人材。如此难得的机遇,本该为剧组提供太多太多纵横挥洒的材料,然而我们一方面经常看到、听到专家和艺术家们被剪得不成句子的只言片语,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是源于道听途说的八卦,还有貌似美文的言不及义的夸张词句。

  因此,问题远不止于编导团队知识上的缺失。更关键的原因,是对传统戏曲的魅力与价值缺乏认同。是的,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对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传统艺术之价值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在这个充满喧哗的世界,许多人被时代裹挟,心浮气躁,甚至都没有耐心听完京剧唱段开头一句导板,就匆匆忙忙地宣告了它的死刑。所以,缺乏对京剧的艺术价值以及对京剧为代表的中国艺术传统的敬意,没有真正发自内心地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喜爱,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以及理解京剧。

  在某种意义上,纪录片《京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样本。我们在其中看到太多炫耀多媒体技巧的华丽镜头,却看不到京剧大师们一段相对完整的表演和完整的唱腔,而它们恰恰是京剧之魂。如此取舍的背后,是由于《京剧》的制作团队担心京剧、包括那些大师的表演无法吸引观众。他们看到了京剧在当下的困境,却没有认识到,京剧在戏曲市场的不景气,一代青年人对戏曲的疏离,在根本上是由于多年来传统文化遭受非理性的批判,又加上严重违反艺术规律的、僵化的戏剧体制造成的恶果,而并非戏曲本身丧失了它对观众的吸引与征服能力。而那么多充满期待地追看纪录片《京剧》的电视观众,绝不是因为对那些电视特技感兴趣,而是为了京剧本身。

  纪录片《京剧》之激起诸多批评,恰恰说明了其影响力。央视决定拍摄纪录片《京剧》的消息,在戏曲界引起很强烈的反响,整个拍摄过程中,据我所知,无数京剧名家给予无私的支持,而这些支持又转化为对央视版《京剧》很高的期待。纪录片播出之后的失望与批评,部分就是这种极高的期望值引致的反弹。认真订正知识性的错误,纪录片《京剧》似乎仍有可能助京剧扩大其社会影响,然而,假如自己不热爱京剧,不信任京剧,如何有可能让观众通过京剧近200年的发展历程,喜欢上这门伟大的艺术,进而对中国文化传统充满感情与信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