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非虚构写作:坚持对真实的承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7日10: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桂杰

    8月17日,第二届南方国际文学周开幕式暨首届非虚构写作大奖颁奖礼在广东佛山举行。莫言、阎连科、李敬泽、白岩松等作家、评论家、媒体人到场颁奖。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思》获得“首届非虚构写作大奖·历史奖”,解玺璋的《梁启超传》获得“传记奖”,梁鸿的《梁庄在中国》获得“文学奖”。

    非虚构写作大奖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人民文学》杂志社、《GQ》杂志中文版联合主办。评奖范围是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1日、首次在中国大陆正式出版或发表的非虚构作品。

    主办方称,“非虚构写作”是当下中国一股新兴的、跨界的、与时代共呼吸的写作潮流。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非虚构写作大奖终身评委李敬泽回忆,若干年前,他在编《人民文学》时开了一个非虚构栏目,最初心里也没有底,只是觉得这里存在某种可能性。“文类的划分一直有变动,比如报告文学古代没有,是最现代的文类;小说在古代不入流,现代却变成了至尊。”

    李敬泽说,“非虚构写作”在现有的文类秩序里就是一个异类。“我更多是把非虚构理解为一种写作观念和伦理,一种写作方式、一件可以尝试的事情。至于把它放在文学多宝格的哪一格,做起来再说。”李敬泽认为,“非虚构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对小说发起了挑战,即文学如何坚持它对“真实”的承诺。非虚构和虚构,它们都各有一套应对“真实感”的策略和伦理。小说的了不起,在于它在“虚构”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强大的“真实”权威。然而,这种权威似乎出了问题,给了“非虚构”趁虚而入的机会。

    出于对新闻真实和客观的敏感,媒体人白岩松说:“我的同行必须进行非虚构写作。我尊敬所有擅长用想象力进行虚构写作的作家和写作者们,但从职业角度来说,虚构是我一生的敌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非虚构写作”是介于通讯报道和纯粹小说之间的文体。“我读过很多被大家称赞的传记文学,还是有虚构的地方。我认为,新闻报道必须绝对真实,呈现事件过程和人物的行为;而非虚构文学或者报告文学,不但要呈现事件过程,而且要呈现事件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这就给作家提供了写作的广阔天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