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青歌赛累并成长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6日09: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青 野

  引领选秀潮流 坚守娱乐底线

  青歌赛累并成长着

  日前,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国音协、中央电视台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共同举办了《坚守与创新——中央电视台青歌赛30年大型研讨会》,全面总结梳理青歌赛30年的创作经验和规律,展望原创综艺节目的未来和发展。

  这是继5月20日第十五届青歌赛落下帷幕之后,“青歌赛”及其现象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讨论。同时也表明,青歌赛的话题依然很“热”。

  青歌赛的价值:体现在“三最”

  青歌赛,全称“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创办于1984年,属于国内最早诞生的电视选秀类节目。作为推动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一个平台,青歌赛在极大满足人民群众艺术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为歌坛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及作品。活跃在当今歌坛的众多“大腕”,都是青歌赛选拔或培养出来的,诸如宋祖英、阎维文、毛阿敏、殷秀梅、韦唯、张也、王宏伟、江涛、祖海等。而阎维文、殷秀梅、蔡国庆、谭晶、吴娜等从昔日青歌赛走出来的歌手,如今已坐到了青歌赛评委席上,可见他们在参加青歌赛以后的成长有多快,以及目前影响有多大。

  青歌赛每两年举办一届,到今年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5届。除了第十五届本该在去年举办,因故推迟到今年举办以外,青歌赛30年来从未间断过,因此也可以说是国内持续时间最长的电视选秀类节目。而好多地方电视台的选秀类节目乃至其它综艺节目,往往是一阵风,能持续三五年就算不错的了,鲜有像青歌赛这样长期坚守的。尤其是好多电视台习惯跟风模仿,什么类型节目红火,便一窝蜂去办什么节目,完全不考虑个性特色及观众感受,以及能坚持多长时间。这反衬出央视在青歌赛问题上的淡定与自信,也充分证明青歌赛始终是受观众欢迎的。

  同时,青歌赛也是最注重原创性的电视选秀类节目,这与目前好多音乐选秀节目一味翻唱他人作品截然不同。青歌赛不仅让很多歌手一夜成名,还使得很多歌曲得以传播,乃至成为经典。最为突出的,当数1988年的第三届。这届青歌赛,极大地激发出中国歌坛的创新活力,《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等参赛歌曲在比赛后迅速传唱开来,并为歌坛吹起了一股持续多年的“西北风”。而2006年的第十二届青歌赛,因为增设“原生态唱法”,更让观众领略了一大批闻所未闻、风格各异的原生态歌曲的风采。

  除了上述“三最”,青歌赛在其它方面的创新也同样值得称道。比如,开创了电视直播歌手比赛的先河;率先将歌唱细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通过增设“综合素质考核”环节,更加广泛、深入地传播了音乐、文学、艺术等方面知识……而这些,如今仍然是青歌赛所坚持不放的。

  青歌赛的处境:困难与机遇并存

  青歌赛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近些年,引发的争议很多,甚至出现了“喊停”的声音。比如反对者纷纷指出,青歌赛形式老套,“钉子户”选手太多,答题环节胜过演唱本身,点评嘉宾喧宾夺主等。

  青歌赛在这么多年来的发展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难以根治的“痼疾”。正如评论人韩浩月所言,后期的青歌赛虽影响力大幅下降,但在保持话题性方面仍显出一定能量,直到2010年那届,现场对选手进行文化考核以及点评嘉宾的现场点评,终于引发了观众的不满,导致文化考试环节的取消和点评嘉宾的下岗,但此次变革并没有获得一片叫好,反而又有一些观众认为少了这两个环节,青歌赛更没法看了,这将青歌赛彻底推到了“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

  对于青歌赛的弊端,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穆维平感受颇为深刻,在他看来,青歌赛已经“被搅成了残羹剩饭,变成了名利舞台”。第九届青歌赛通俗唱法二等奖获得者容中尔甲则认为,青歌赛需要在保留比赛原有优点的基础上找出不足,在形式上再丰富一些,注重专业性的同时增加娱乐性。

  当然,青歌赛的举步维艰是双重性的,除了自身不足,来自外部的压力也很大。比如,各地方电视台名目繁多的综艺节目风生水起,有的甚至从国外引进版权,无形中分流了一部分观众。

  但是,局部的欠缺或者说暂时的弊端,并不代表青歌赛真的到了该寿终正寝的时候。相反,也有很多人大力支持青歌赛,极力反对青歌赛停办。事实上,青歌赛历年来的诸多变化和创新,每每都获得了主流观众的肯定。看看网友们的留言及媒体评论,便可见青歌赛的“群众基础”尚在,甚至依然很深。而且,青歌赛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一种风格和品牌,影响力及可持续性仅次于春晚。其文化烙印,早已深深刻在了观众心里。这,恐非某些地方台靠借鉴别人或从国外引进版权,而无自我创新的音乐选秀类节目所能比。

  青歌赛的命运:必将是历久弥新

  虽然如今的青歌赛不如往昔精彩耐看,甚至问题重重,但对荧屏及观众,乐坛及歌手来说,还是需要这样一档高规格、严标准、超阵容的音乐比赛节目的。它带给各方的收益,可不仅是收视、娱乐这么简单。

  诚然,与《中国好声音》、《声动亚洲》等“新生代”音乐选秀类节目注重年轻化、娱乐化相比,青歌赛的竞争力稍差了些。但是,谁又能说青歌赛坚持走自己的路线是错误的和没有观众群的呢?且不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单说今年的第十五届青歌赛所受到的关注及引发的议论,足以表明青歌赛的生命力有多强。就像近年来各地方卫视春晚风生水起,却并不能改变大部分观众在除夕之夜收看央视春晚的习惯一样。

  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观众需要适合他们口味的个性化电视节目,包括音乐选秀类节目、明星跳水节目等。但也不能忘了,作为电视台,不能单单为了收视率,还得兼顾公益性——毕竟,电视机前大部分观众是需要像青歌赛一样雅俗共赏,传递“正能量”的节目的。而恰恰是青歌赛这样的比赛节目,在引领着音乐选秀潮流,在坚守着娱乐底线,既不浮躁,也不固步自封。能做到这个份上,难道不很可贵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