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民间书法的文化艺术价值(马相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3日09:53 来源:中国艺术报 马相武

  ◎书法创新包括观念和风格层面,意味着破除书法字体或书体既有的常式和定式。官方书法和文人书法一直在推动书法的改良和出新。但往往民间书法对于书体字体改革的动力更加强劲。

  ◎传统书法的官方化、文人化和贵族化由于新技术的普及,向民间化、大众化甚至电子化、自动化、比特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转移演变。因此,所谓主流化假如是指官方化,也已经被不知不觉中模糊化甚至置换掉了。

  民间书法这个概念,也许很难辨析清楚。其主要原因是它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间书法,也没有绝对的官方书法,二者都是相对而言。比如民间书法相对官方书法、文人书法、学院派书法、书法家书法、贵族书法、宫廷书法。当下经常相对的是文人书法、官方书法和书法家书法。它不光具有阶层色彩,还带有主流与非主流的区隔,比如官方书法常常相当于主流书法。因而人们使用主流书法这个概念或提法要大大多于所谓官方书法的概念或提法。所以,这个概念的使用看起来简单,但是其实不然。有时候民间书法或非主流书法的使用带有贬义,暗指太随意、太土气、不入流、野路子、不雅观、缺少传统规范和法度。也有时候官方书法或主流书法的概念使用带有贬义,暗指机械刻板模仿、缺乏个人风格或艺术个性、随大流、大路货、太正统,或一味追求形式的典雅工丽,风格华靡萎弱。所以,这些概念的使用,关键是要看带入的语境,相比较的对象,价值判断的指向,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简单地说真正的书法在民间或者说在官方,其实都是错误的、偏颇的。依我看,民间书法和官方书法,虽有先后、源流之别,然往往于排斥对立中互补共存、相互依赖。

  民间书法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书法历史上,有些书法类型,有些书法家,或书法体式或书法写法或书法技艺,是受到官方或朝廷支持、提倡甚至号召推广的。比如“二王”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三希堂法帖和馆阁体(又称台阁体)等,都属于官方书法范畴,它们几乎都是先由书法家书法和文人书法演变而成官方书法甚至贵族书法或宫廷书法。而大量的汉简、敦煌抄经和汉砖瓦当文字,以及大量至今尚未收藏发掘完结的碑帖等等,都属于民间书法范畴。当代的“毛体”也曾经在几十年中风靡全国,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而逐渐消退,在流行时期成为主流甚至压倒性的书法,盛行于全国大街小巷甚至空中地面,特别是官方的支持提倡与文人和书法家的全体高度首肯所达到的上下一致,使它同时受到官方和民间的普遍欣赏和模仿研习。这既是典型案例,又是特异案例。

  民间书法,从表面上看,一般指书家书者属于民间,书法群体是普通市民或农民,是平民阶层。然而,我倒是觉得,其实不好以地位、身份和出身高低来划分民间书法和官方书法的。一个普通职员,一个乡村文书,写得一手漂亮的直逼真迹的“毛体” ,那其实是完全有可能的。那你说说看,他是官方书法还是民间书法?照道理,他当然是官方书法。假如“毛体”你都不承认是官方书法,那还有什么官方书法?对于书者,你可以说他是民间书法家;对于书法,你可以说他是官方书法。为什么?因为,就他的身份地位阶层,他是民间书法家;就他的书法,他却是地地道道的官方书法。这样的情况和例证,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当年全国人民、举国上下都是“毛体”的狂热追捧者。就他们笔下的所谓“毛体”书写来说,那就更加无法区别官方书法或民间书法了。官方书法和民间书法往往是一个悖论的存在,有一个相对的差异和关系,又往往有一个含混的边界,甚至交叉地存在,复合地覆盖。往往很难简单地划分论定。

  在古代,官方朝廷并不仅仅维护官方书法,它们对于民间书法所起的推动作用也往往是难以否认的。在北魏时期,民间书法得到了极大的甚至堪称是无比繁盛的发展,民间书法精品受到官方朝廷极大的认可和欣赏,并且加以推行宣传。由于本身数量十分可观,碑刻盛行,蔚为风潮,一时壮观不已。于是在这一时期中原摩崖刻碑十分流行,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刻碑作品,在中原的山西、山东、河北、河南,还有湖北、东北等地,不断被近现代的世人所见。北魏摩崖碑刻有不少气魄宏大、挥洒自由的民间书法艺术品,其风头甚至盖过官方书法或书法家书法文人书法,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正统的主流书法作品。在山东的邹县、曹县、莱州,山西的大同等地相继发现的摩崖作品中,许多是民间书法瑰宝和艺术奇葩,对传统的书法艺术起了大大的丰富作用和推动启发作用。许多著名书法家情不自禁地加以模仿借鉴,化作个人风格,成为官方书法的审美借鉴和艺术风格的一个有机构成。反过来,又推动刺激了民间书法文化艺术的发展演变。

  “书无定体” 。一部书法史就是书法包括书体字体推陈出新的历史。书法创新包括观念和风格层面,意味着破除书法字体或书体既有的常式和定式。官方书法和文人书法一直在推动书法的改良和出新。但往往民间书法对于书体字体改革的动力更加强劲。例如“秦相李斯破大篆为小篆” 、“子敬创草破正” 、“或改变驻笔,破真成草” 。改革的方法多是在融通和改良的趋势下突变。书法字体书体求稳与求变的趋势和势力,始终同时存在。蔡襄曾经直接指出,“予谓篆、隶、正书与草、行通是一法” 。自宋以后,书体字体的融通逐渐流行起来,比如唐法定体与古代篆隶古体之间,于是便流行书法和书法史的“宋意”一说。

  历史地看,中国文字起源于民间,民间首先需要记事,文字当以民间的记事开始流传,于是从象形字符开始形成汉字的方块字。同时汉字在文字的形态演变中增强着功效和外形的美观程度,可以看出每一次变化过程都渗透着民间的巨大影响。从根本上,文字来自民间,书法又何尝不是?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的形成和演变,都是极好的证明。民间是书法的来源或源泉,这话其实不是套话。数量可观而类型体例繁多的汉简、敦煌抄经和汉砖瓦当文字以及大量碑帖资料,一直就是书法家研习的对象,它们是书法的文化宝库和丰富艺术资源所在,历代书法家成就大者和集大成者几乎都从民间吸收艺术文化养料,几乎都高度重视从上述这些民间书法矿藏得到艺术动力和技艺创新的借鉴。此外,当代书法体例中的新魏体可以向前追溯到魏碑和后来的魏体,而如今人们离不开的电脑、手机汉字字库和输入法字体序列中的各种字体包括宋体、仿宋体、新宋体、魏体(魏碑) 、楷体、隶体、圆体、古印、黑体、舒同体等等,还有,相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宋体” ,中国台湾地区的“细明体”和中国香港地区的“标宋体” ,都可以看出传统书法的官方化、文人化和贵族化由于新技术的普及,向民间化、大众化甚至电子化、自动化、比特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来回转移演变轨迹。这里,所谓主流化假如是指官方化,也已经被不知不觉中模糊化甚至置换掉了。因为,众所周知,假如没有大量人群参与,任何主流都不是真正的主流。所以,当书者或使用者(如电脑和手机等电子大众媒介工具使用者)达到巨量的时候,他自由地选择既是看起来丰富的各种字体书法体例集成,又是有限的几种由经过官方批准的开发方和管理方,官方认可的字体书法体例,你还能说它是非主流书法使用群体吗?你还能说它是民间书法吗?你能够不承认它是一种大众电子传媒时代交叉跨界于主流和非主流、官方和民间的泛书法文化现象吗?传统书法的一部分走到官方书法的时候,在新兴科技如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出现字库和字体工具所需要的代笔代人工书写特别是代毛笔书写而来的高度规范工整,出现了自动化的书法和格式章法。所有人都可以不经书法训练就成为整齐划一的书法家。这其实也是官方书法的现代科技版或电子版。

  当今书法界,加上善书者和爱好者,似乎热闹非凡,人群庞大,光怪陆离,林林总总,这是信息化时代和大众文化时代加上商业大潮和后现代思潮搅动之下必然的现象,不足为奇。然而,鼓励提倡大家放眼民间,辨清本末,正本清源,也不失为具有拓展创新书法文化艺术可能的提议和指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