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华丽不再,综艺晚会如何转身?(罗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2日09:45 来源:海南日报 罗锋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部门于8月13日联合发出通知,核心诉求是希望从根子上治理“烧钱办晚会”问题,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

  近年来无论是晚会的成本还是明星的身价都越来越高,晚会和电视栏目已经偏离了其本身应该具备的文化功能和意义,越来越成为套取国家财产、滋生腐败的“黑色产业”链。5部门的联手整治行动,有望成为砸断“黑色链条”的一记重拳。

  ■ 罗锋(合肥)

  “烧钱办晚会”近些年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人们认知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即办晚会就是砸银子,而由各级政府机关和国企主办的晚会,因被外界普遍认为存在贪腐问题更是备受各界质疑,饱受舆论诟病。

  “疯狂的晚会”与功能错位

  坦诚的说,节庆晚会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其浓郁的仪式感与现场参与感共同建构了一个社区、地区,乃至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社会记忆,在维系社群凝聚力层面上更是承担着重要功能。随着媒介技术变迁,节庆晚会的现场仪式不断突破时空限制,为更多人所分享。1983年,央视首次举办春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个走过30载的电视晚会栏目发展到今天已绝非一档电视栏目那么简单,它俨然已经成为重要的传媒文化事件,并因此与主流意识形态建立了紧密联系。但与此同时,节庆晚会与其初衷却渐行渐远,最终导致功能错位,“烧钱办晚会”便是其极端的疯狂表现。

  2012年底,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叶惠贤给出了一组数据:一台晚会最低成本1000万元,一个新年,仅“上星”台跨年晚会便有40多个,成本约5亿。倘若数据没有多少出入,按照40万元办一所希望小学来计算,仅此一项成本便可建1250所希望小学,可资助16.7万名贫困孩子。而上述的换算仅限于“上星”台跨年晚会的成本。关于目前国内的演出市场,据业内人士介绍,即使一场普通的乡镇晚会花费至少数十万元,而大型晚会动辄则要花费5000万元以上,按此推算,大大小小的各类晚会演出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支出。201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就曾直言,“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有这么多晚会”,“什么事情都能办个晚会”。

  市场导向与奇观效应依赖

  五部委联合通知显然剑指利用政府财政资金为各类节庆晚会活动买单,但超级晚会的场域内部并非政府一极,另一极恰恰是超级晚会发动机媒介机构本身。以电视为例,无论学界、业界如何呼吁“绿色收视率”理念,如何要求减轻收视率在整个电视节目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但在目前利益回报模式中对广告依存度依旧高达90%的状况下,加之其他如中国电视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同一时间段内、同类型节目扎堆涌现,跨年晚会便是这一现象的最佳注脚。而要在这样的“血色场域”内杀出一条血路,烧广告商的钱巨资邀请超级明星参加已然成为各个电视台拉升收视率的重要保证。于是,耀眼明星、炫目的舞美灯光及快节奏的镜头剪辑所叠加的视听奇观已经将节庆晚会原初的文化社会功能挤干榨尽。

  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个场域中政府与媒介两大巨头时,双方都具有充足的“烧钱”冲动,当时机成熟时,两者的结合将不断刺激推高“烧钱”的速度与规模。当年央视《同一首歌》这一原本属于公益性质的电视栏目凭借特殊身份形成对演出市场的相对垄断,在一年接近四、五十场演出中获取巨额利润。《同一首歌》虽然已经被叫停数年,但是其中蕴含的政府与媒介之间复杂暧昧的关系却依旧存在,“烧钱”冲动依然具有复燃的土壤与气候。

  关于“疯狂的晚会”,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介,我们都是从生产者角度来观察的,而当我们将视线转向晚会的受众时,这个群体身上所显露出来的问题严重性丝毫不逊于前者。

  在当下中国文化生态中,像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日韩剧、清宫剧、谍战剧、美剧、抗日神剧、好莱坞大片这些词汇无疑为我们拼凑出一幅具有众多追随者的流行文化地图。如此观察或许有几分卫道士的口气,似乎用批判的眼光打量这些流行文化现象属于一种文化保守观念,忽视了其中蕴含文化民主与文化多元精神,因此常被外界讥笑。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心便会心生疑问,为何这些文化现象中都具有一个典型特征,即对视听奇观有着近似于偏执狂式的执着。问题恰恰在于此,豪华晚会所着力营造的视觉盛宴与极致视听效果,在满足了受众视听奇观胃口同时又进一步将其推入奇观依赖症的深渊。最为严重的后果是,多元文化生态最终走向视奇观效果为唯一审美准则的文化气候。笔者在此无意于探讨造成这一文化审美缺陷的复杂原因,只是想呈现一个现实,即政府在使用行政手段整治晚会奢靡风气时所要面临着一种怎样畸变失衡的文化生态。

  接地气与文化多元

  治理“烧钱办晚会”,提倡节俭节庆观,五部委的通知无疑已经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然而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继电视晚会之后,电视大型综艺节目也已经成为奢靡浪费的重灾区。今年全国卫视数十档歌唱选秀节目,超豪华的导师阵容几乎把华语乐坛所有的明星大腕一网打尽。据说每位导师的出场费都是以百万计,身价过千万者也不乏其人。现在人们担心的是,一旦电视晚会的生产规模与投入成本因为受限而转投综艺栏目,那么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超过晚会,有关部门需提前打好预防针。

  虚火、充满泡沫的文化市场当然需要治理,但治理的最终目的绝非仅仅在形式上压缩减少节庆晚会规模,更非杜绝节庆晚会,其最终诉求应该是构建一个“接地气”的文化市场,一个能容纳各类文化审美趣味的文化场域,进而形成一个能够满足各社会阶层审美取向的多元文化生态,从而恢复节庆晚会的原初功能。

  电视综艺节目也可借此机会显示原创的力量。目前国内火爆的节目绝大多数都是花重金从国外买来的,巨额的版权费和制作费让每个参与角逐的电视台不堪重负,甚至是举全台之力豪赌。在这一点上大陆不妨借鉴台湾的综艺节目: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台湾已经形成了以访谈、游戏、才艺、美食等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板块,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群众的欣赏习惯,主持人和嘉宾都收取很少的酬劳,营造出一种简朴、热烈、人情味浓郁的文化氛围,用热情和诚心打动观众,而非狂野的视听轰炸。

  反对荧屏奢靡之风并非什么新鲜事,此前各种呼声不断,但愿此次能从根上起效,让中国的荧屏文化重归本身的意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