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评“烧钱晚会”:对效益的衡量态度才是问题(郁晓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9日09:26 来源:北京晨报 郁晓东

  核心观点:晚会的规模不是问题,其目的和对晚会效益的衡量态度才是问题。

  日前,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提出“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要求。通知一发出,不但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老百姓也是一片赞叹之声,尤其是央视春晚的响应,更是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当然,在执行这一举措的过程中,文艺晚会类演出这一细分行业无疑将受到打击,不但众多的制作公司、经纪人、“穴头”等等面临生意骤减,灯光音响舞美服装化妆道具等专业人员遭遇困境,甚至连一些国有专业演出团体的效益都将大幅度下降。但笔者认为,这种困境,对于我们整体的文化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一件事情。因为与电影、电视剧和一般的商业性演出等不同,文艺晚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畸形的行业。

  电影等其他的行业发展中,虽然也有种种问题,但是总体来说,都还是依照着正常的发展模式,既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质量,增加对受众的服务,来扩大市场,并且获得更高效益,以提高行业本身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而文艺晚会这一行业,不论是否在电视播出,其中大多数并不是以正常的商业模式在自我循环,而是靠了很多非市场化行为——有些甚至是非法行为——在支撑着。各种各类的晚会中,最受群众诟病的,是那种为了彰显某地某部门的政绩而举办的行政性晚会,这种晚会的出发点,本身就不是为群众服务,所以节目群众爱看不爱看没关系,甚至来不来群众都没关系,观众是组织的,只要整体晚会光鲜漂亮,来的明星大腕够体面,最后主要领导上台颁奖之类的时候,能够兴高采烈,与晚会相关的一票人等也就顺利地获得了各自想要的东西,有的是钱,有的是名,有的是上级的赏识。在这个过程中,晚会的开支来自于行政经费、国企赞助,也有的是有各种目的自愿不自愿的私企赞助。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这种晚会在生产力上的贡献是零,甚至因为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而呈现负指数。同时,在这一个由少数人形成的非市场化循环过程中,各种私下交易也就有了其滋生的空间,对于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来说,这样的晚会模式极其有害。试想,一个不需要太多投入的、拼凑起来的晚会,就可以轻易消耗掉几十上百万甚至千万的资金,谁还会认认真真去搞创作啊?

  其实,晚会的规模不是问题,其目的和对晚会效益的衡量态度才是问题。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文艺晚会同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种衡量指标。相信很多人还记得汶川地震后,各地举办的不同规模的赈灾晚会,晚会上,明星大腕自费前来,穿着简单的文化衫,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为灾区人民加油,并且募集善款。这种晚会的正能量传递,对社会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同时晚会组织者、工作人员和参加的演员,也会获得社会的长久善意回报。而因为参与人数众多,即使再减省,晚会也必然会发生一定的费用,但相比其效益,这些费用全社会都会认可,它属于正常的社会成本。另一个例子是奥运会,历届奥运会,其主办城市无不在开闭幕式上殚精竭虑、投入巨大,但奥运会对一个国家和城市所产生的无法估量的长久效益则使得这种投入成为了“高投入高产出”的良性案例。相比于生产力零贡献的行政性晚会,这些成功案例的特点就是,其服务目标,是整体社会和人民,所以都是按照社会和市场的客观规律自主运作,其资源来自于社会,回报同样是面对全社会。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文化领域的整体供求关系还明显失衡,尤其软件上的建设还明显不足,很多二三线城市近年来兴建的漂亮剧院,都没法保证长年有一定质量的文艺演出,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文化活动就更少。如果能够把在奢华晚会中浪费的资金节约下来,用以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将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