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王蒙:上帝“选中”的人(徐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3日10:3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徐坤/文;彭世团/图

  1981年,《青春万岁》荣获由共青团中央发起评选的“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我和我的全班同学都是投票参与者。那一年,我在辽宁省实验中学读中学。我们共同感佩那个19岁的叫做王蒙的作家,他书里描写的青春简直不像是20世纪50年代的青春,而是我们80年代初那热情奔放激情澎湃、“年轻朋友们来相会”的青春。青春永驻!青春万岁!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我20啷当岁初登文坛、无知无畏发表了一系列反讽和解构知识分子生活的小说时,是王蒙先生最先给我以支持和鼓励,亲自写下评论文章《后的以后是小说》,发表在1995年第3期《读书》杂志他开的“欲读书结”专栏上,从此把我隆重推向读者和批评家视野。知遇之恩,终生难报。王蒙先生于我而言,可谓情深意重,山高水长!

  身为一名真正是读着王蒙作品长大的60后写作者,王蒙老师那灿烂华美的写作风格,那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抒情议论不舍昼夜,一气呵成吟咏复沓,大智若愚又假装大愚若智的行文语法习惯,早已在我的心中根深蒂固,并已渗透进我个人的写作习惯中。但是我自己却一直不很自知。直到最近某一天,一家全国著名的刊物举行评奖,我的一篇叫做《通天河》的中篇小说入围,进入终评时,评委说:算了,就别给徐坤了,她学王蒙学得太像,有一个王蒙就足够了。——这时我才知道,这30年来,王蒙先生已经怎样深深影响了一代人成长,无论是思想方法还是行文方式,都在我们这群60后写作者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感谢王蒙先生的率先垂范!

  王蒙先生以他60年的创作业绩,创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他个人所走过的60年风雨文学路,不光是展示了一部从黑白到彩色的2D平面文学史,更是全面展示着一部彩色宽屏3D立体的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发展史。

  他以他个人的审美见解与创作实践,延续了鲁郭茅巴老曹以降的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同时他又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政见,为一个时代的政治道德理想建设作出了贡献,接续了从屈原、贾谊、王安石、范仲淹、辛弃疾到苏东坡、张居正、梁启超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的一脉;

  他还以他自己的狂飙突进和重归古典,以他自己的哲学思辨与现实批判,成为耸立于中国读者心中的歌德和托尔斯泰,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雨果和那个“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的秘鲁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略萨。

  他是20世纪下半叶,古老的中国大地上被上帝选中的使者,以文学来开启民智,构筑民族心灵,以文学的方式来印证共和国60年的沧桑巨变。

  他是青春时代就被上帝选中的人:上世纪50年代,作为一名“少共”和新中国最年轻的团干部,奉天承运,他臂上仿佛刻着“天降大任于斯人”刺青,开弓拉架,摹写《青春万岁》,书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并受到过最高领袖的接见与赞誉……那是何等的星光闪耀,灼灼其华!上帝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给了他巨大荣耀之后,上帝又像《圣经·受难记》里对待那个忠实的仆人约伯一样,开始降临厄运和苦难给他:打成右派,下放改造,之后又拖家带口远走新疆。“我这样虔诚皈依供奉于你,为何还要予我此等苦难加身?”约伯含泪问道。“不要问我理由”,上帝说,“这一切,只是为了考验你的忠诚。”

  他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上帝选中的人:新疆时期的自我放逐,他躲得巧妙,躲得酷烈。16年,在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隐忍,蛰伏。70多万字的戍边实景记录《这边风景》,表面中正圆通,却掩饰不住字缝子里的左右为难、喑哑忧伤。《这边风景》的写作基调,绝不是后来《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的热烈深情回望姿态。“不放弃”,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不放弃忠诚,不放弃尊严,不放弃对生活中细小琐碎美好事物的发现。抱着“不放弃”的心态,他融入大地,融入民间,融入边疆多民族生活的阔大和繁茂。一口滚瓜烂熟的维语,将他自己从前的标准学生腔汉语打乱又重造;16年的边地生活的磨炼,将他从前青年时期帝都团干部思维改造又重建。这一切,为他日后东山再起形成自己的创作思想和写作风格,打下牢固的根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他是那个充满光荣和梦想的20世纪80年代,被上帝隆重选中的人:重放的鲜花,流放者归来。仅仅用了一个十年的时间,他就达到了文学创作和个人政治生涯的顶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从干预生活——反思历史——文化批评,从一系列意识流小说《说客盈门》、《相见时难》、《夜的眼》、《海的梦》、《深的湖》、《风筝飘带》、《蝴蝶》、《布礼》、《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坚硬的稀粥》,到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以形象的方式深度介入传统思想与现代性的讨论,他气贯长虹,旷达无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狂飙突进运动!20世纪80年代末他辞去文化部长职务,急流勇退谓之知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他是90年代,被上帝选中的人:在那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90年代,他原地满血复活,说《红楼》,开展人文精神大讨论,撰写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季节》系列。十年匆匆复十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他是新世纪里,不由分说再次被上帝选中的人:从2003年的《我的人生哲学》,到2004年的《青狐》、2006-2008年的自传三部曲,到2009年《老子的帮助》、2010-2011《庄子三部曲》,2012《中国天机》,他写小说,讲哲学,上电视,做巡演,参禅悟道,道破天机。他的强健刚劲姿态,绝不是“停车坐爱枫林晚”,而是刚刚起锚的“航母Style”。但见他二指禅轻触键盘,说声“走你!”尔后战舰乘风破浪,军机直击蓝天。

  此情此景,是“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更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最后是一个小花絮,进一步说明,他是新媒体时代偶然也是必然要被上帝选中的人:

  2013年春节前夕,我有幸跟王蒙先生同台,做一期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节目播出时,我请在某电视台做总监的本家小堂妹看看,意在冲她显摆显摆,讨她表扬,增加几分跟大师同台的得意感。不料,堂妹看完后,直截了当说:姐,你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我说:你啥意思?当然听真话。堂妹说:听真话,那我必须说,王蒙上电视好看,你不好看!我说:为啥呀?堂妹说:因为他脸长,符合平板电视16∶9的比例,横向一牵拉,正好,视觉上舒服。而你们这些包子脸,上电视显得脑袋大,圆咕隆咚不好看。

  我一听,“噗嗤”一声乐了。心说,太气人了!没辙,这都是天意啊!在21世纪的新媒体时代,王蒙又一次成了被上帝选中的时代弄潮儿。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作者系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协副主席)

  2013-6

  ■王蒙近影

  ▲2009年王蒙在澳大利亚悉尼海边

  ▲2012年王蒙在英国温莎城堡外的泰晤士河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