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慈善家部落”随想(陈歆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9日09:57 来源:光明日报 陈歆耕 (上海)

  在一次文学活动中,不经意间了解到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有一个“慈善家部落”。既然已经形成了“部落”,肯定是人数众多了。做慈善之事,常常是要给人“雪中送炭”。“送炭”,首先手中得有“炭”,当然,除了有“炭”,还要有一颗能温暖别人的心。

  据说微软大王比尔·盖茨有过一个构想:出数额巨大的资金来改造中国的企业家,让他们都成为“慈善家”。他的想法应该让某些中国企业家汗颜。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如果一味地钻在钱眼里,花天酒地,购豪车、豪宅,却不懂得回报社会,不愿去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父老乡亲们,那么,他是一个富而不贵的人。在当下中国,这样的人显然是多得让人惊诧的。

  回到开头那个话题,黄桥街道热衷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就是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家,俗称“老板”。一个小小的街道,总共6万余人,却有1400多家民营企业,老板自然为数众多了。奇特的是,这里的老板几乎个个热心做善事,甚至形成了一个“慈善家部落”。

  没有必要列数他们的名字,他们也不希望把自己的名字刻到功德碑上。他们是涓涓甘泉,默默地滋润着干裂的土地;他们是柔风细雨,无声地荡涤着空中的尘埃,催生着万物的生长。据说,行善已经成为黄桥老板的一种生活方式。“烧香拜佛不如积善行德”,也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他们是如何行善的呢?我不想堆砌那些枯燥的捐款数额,只是随手拈来几个细节:一位老板每年都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送一床新被子;某位老板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要请专业评弹演员给村里老人说一档长篇评弹;很多孤寡老人,在过年时都会收到某位不知名的企业家送来的“红包”;远方的学子会定期收到“黄桥叔叔”寄来的助学金……

  一个巨大的问号在我的脑子里盘旋:这个人数众多的“慈善家部落”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我想到的一个原因是“蝴蝶效应”——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因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就可能引起美国的一阵龙卷风。黄桥“慈善家部落”的形成,也许起始于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中。听说早年有一位企业家,成功地创办了一家工艺装饰材料厂,为了让当地的乡亲们都富起来,他用自己的企业“孵化”出十多家私营企业,自己的厂子却欠债500多万元。当他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时,还给家人留下了十多万元的债务。世界上有这样的老板么?宁可自己亏损,却殚心竭虑地帮助别人发财?也许这位老板就是引发黄桥慈善“蝴蝶效应”的那只“南美洲蝴蝶”,用他的翅膀扇起了爱的旋风,从此大家都紧随而效仿之,从而蔚成一股慈善之风。

  我又想到了“荷香效应”。黄桥人爱荷而到痴心迷醉的地步。这里凡有水处皆植荷花,拥有江南水面最大的荷花湿地公园。花开虽仅一季一时,但荷香却绵延不绝,四季飘拂。周敦颐的名作《爱莲说》千古传颂,世人皆知。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象征着“品德高尚”之人。黄桥人种荷、赏荷、爱荷,一年四季呼吸着荷的清香。这些黄桥慈善家们的积德善行,是否是因了荷香的熏染?

  如此这般,我们可以继续浮想下去,探究慈善现象背后的多种原因。而在浮想中,我们也开启了净化心灵的旅程——也许我们也能像“南美洲蝴蝶”那样,让自己的“翅膀”传递爱与善的力量,让自己成为像莲花那样高洁的人中君子。(作者为杂文家、媒体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