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雨巷诗人的爱与哀愁(钟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8日10:56 来源:吉林日报 钟斯

  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戴望舒无疑是引人瞩目的。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上承李商隐、温庭筠之光泽,旁采象征诗派与李金发之芬芳,开启了现代派诗风的新气象,也被称作是“雨巷诗人”。

  他早期的诗,空灵缠绵,朦胧伤感,有人形容他的诗是“尤物”。成名作《雨巷》中,主人公“我”渴望和那个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的姑娘相识,因为她“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也许此时的主人公内心会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相知感,可是终于她静默地走近又静默地走远,直至消失在这雨巷。期待,复又失去,一切就那么平淡,好像不曾遇见过丁香姑娘一般,来去了无影踪。

  戴望舒不曾想到,他的人生也正如这首诗一样,经历着寻寻觅觅的起伏。人生是平衡的,也许在诗作的天地间,他纵横驰骋,好不快活;但作为一名内向敏感的爱情世界中的男人,他却在一次次追寻着爱情同时,却又和爱情擦身而过。

  很多人认为施绛年就是“丁香姑娘”的原型。《雨巷》一出,如此细腻感性,但却没能让戴望舒的暗恋对象,有着“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红颜一悦。

  当年和施蛰存私交甚好的戴望舒自然是施家的座上宾,他也因此邂逅了小他五岁,还在上海女中读书的施绛年。戴望舒对高挑的施绛年一见钟情并展开了追求,但施绛年却不置可否。也许是因为戴望舒脸上隐约可见的麻点让少女施绛年难以接受,她只能通过平静的微笑试图让他明白她的暗示,让兴奋的戴望舒知难而退。谁知戴望舒却误解了其中含义,在以自杀相胁后,施绛年终于算是答应了戴望舒。

  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中留下了他和施绛年的感情印痕:“什么是我们的恋爱的纪念吗?拿去吧,亲爱的,拿去吧,这沉哀,这绛色的沉哀。”

  勉强得来的爱情难以开花结果。为了爱情远赴他乡的戴望舒听闻了施绛年在国内的绯闻,他于1935年回到上海后,果然发现施绛年已经移情别恋了。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也正如在《雨巷》的末尾,戴望舒还是葆有希望,依旧渴望飘过一位丁香姑娘一样,这场痛苦的初恋过后,戴望舒结识了好友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丽娟的古典俊美,给戴望舒带来了希望,也让他暂时忘却了施绛年带来的苦痛。

  可这位在诗歌中感情深沉得如大江澎湃,又如细雨潺潺的的雨巷诗人,却在婚后和小他13岁的妻子穆丽娟几乎没有多少交集。他钻研在他的世界中,却不过问妻子的所需所想,终使这段恋情也走向了尽头。

  离婚后的戴望舒和小他21岁的大同图书印务局的抄写员杨静结婚了,因为性格和年龄差异,也没能白头终老。

  1950年,为了让哮喘病快些好的戴望舒私自给自己的麻黄素针加重了剂量,结果引发了心脏剧烈跳动,终于昏迷不醒……一代雨巷诗人就此遗恨人间,生命的最后尽头,陪在他身边的没有他最爱的诗、没有苦苦追寻的爱情,只有冷冰冰的针头……

  纵观戴望舒的感情之路,终其一生他都在“默默彳亍着”,渴望碰见那个“丁香”一般的姑娘,却又一次次碰壁,擦身而过。

  斯人已逝,只留下《雨巷》的丁香姑娘住在后人的脑海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