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作家,请珍视“名望”(周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8日10:53 来源:吉林日报 周舟

  面对一部作品,在许多人眼里,看重的究竟是其内容,还是作者?客观来讲,答案不言自明,然而,现实当中,确有不少人是冲着作者姓名决定取舍。这种状况下,作为作家,尤其是知名作家,有必要就“名望”问题静心反思。

  最近,《哈利·波特》的作者,英国女作家J·K·罗琳就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有关名望的反思。她将新作、一本450页的侦探小说《杜鹃在呼唤》故意化名出版,就是想看看自己的名字和内容到底哪个好卖。现实给了罗琳沉重的打击,这本书上市3个月,只卖出1500册,而就在这时,媒体披露了作者就是罗琳的消息,结果该书的销量顿时猛增。

  作家名望的威力甚于其作品内容,类似事例在国内也不少见。有媒体报道,余华新作《第七天》上市前,内容一字未泄,书商仅凭“余华”之名,就预订出60万册新书。还有出版商放言,以目前郭敬明的“火爆”程度,一本书哪怕全是白页,只在封面印上“郭敬明著”,销几十万册不成问题。

  在这个文化出版业高度发达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出版物,面对工作、生活快节奏与高强度的挤压,读者单凭作品的作者而决定是否购买、阅读,自有其道理。毕竟,通常情况下,作家的名望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以先前扎实的创作业绩博来的。读者的这种阅读选择取向,是冲着对作家的信赖,是将自己所追崇作家的作品当作了“免检产品”,感觉读他们的作品大抵没错,不致浪费钱财精力。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作家越需珍惜自己的羽翼,尽力呵护一己名望。诚若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面对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的,获奖让他深深感到了一种压力,名望之于作家绝不仅仅是一种资本,就该是内化于心、没齿不忘的警醒与重压,凭着它促使作家殚精竭虑、厚积薄发不断创作出优秀之作,助推作家努力超越自我向着文学更高峰迈进,同时,也引领着文学粉丝们愈益提升阅读品位,使其个人文化素养乃至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日趋向好。

  话虽如此,但不可否认,

  现在,确实有些作家没有摆正位置,在“名望”考验下败下阵来。对于这些作家,自己曾经辛苦赚得的名望业已变异为助之赤裸裸趋利的工具,他们整天奔忙于露脸、攀附,不是不负责任地吹捧别人,就是有意无意地享受别人吹捧,阅读、思考、深入体验生活在他们那里日显稀缺,摆脱外在干扰潜心创作对他们而言成为奢谈。他们因“著名作家”而欣然作演讲、当评委、扮嘉宾,迎有笑脸、住有宾馆、游有美景,当然,多多少少还会有所谓的辛苦费、讲课费、纪念品;时不时地,他们也会有新作面世,只不过,相对于所承受的溢美之辞,其新作中难见曾经的鲜活、犀利,许多时候字里行间充斥的是自我重复、絮絮叨叨,甚至于自以为是、吹嘘炫耀。如果,读者不加警觉地盲目拜读,不知不觉中,阅读喜好、审美与价值取向都可能产生偏离。而出版社如若对此类作品的出版趋之若鹜,其对出版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对社会大众阅读质量的提高,负面作用不言而喻。

  作家,堪称时代文化的精英,堪称社会文明的中坚推动力量,让自身所为对得起职业身份、对得起好不容易赢得的名分,乃其分内之事。至于任何透支名望行为,任何借名望蚕食文学创作、文化出版、大众阅读成就的行为,无异于涸泽而渔、饮鸩止渴。对之,时间终会还原真相,会给不同作家以应有回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