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审丑”“雷剧”吹起的收视泡沫还能撑多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7日09: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hold不住”“大House”“原生态、无添加”等流行语最近居然出现在热播的几部古装电视剧中,令观众直呼“雷声滚滚”。更令人称奇的是,7月下旬出炉的央视索福瑞46城电视剧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网上公认的“雷剧”《天天有喜》和《新洛神》持续位列收视前茅。有的剧组甚至公开高调宣称:这样的高收视是“逆营销”的成功,引发圈内外一片批评声。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以“雷”谋利现象此起彼伏,不应听之任之。

  古装“雷剧”扎堆挑战观众底线

  “暑期雷剧实在多,简直是天天‘下雷雨’!”网友菲比的一段点评道出近期荧屏的一种怪象。少了前阶段“手撕鬼子”的抗战“神剧”,近期古装“雷剧”占据了几大卫星频道,屡屡挑战观众承受底线。

  网友归纳这些电视剧普遍有“三大雷”——剧情穿越、台词恶搞、特效夸张,一集一“雷人”,“雷到外焦里嫩”。电视剧《天天有喜》篇幅长度超过70集,该剧自称是以古代神话故事为蓝本,但剧情却掺杂了《新白娘子传奇》、《射雕英雄传》、《浪漫满屋》等各种中外剧集的近似桥段。网络用语、时尚热词、中英文混搭等频现“古人”口中,让人哭笑不得。比如主人公常常用现代流行歌词直抒胸臆,观众时而会听到“你是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之类的“神台词”。

  《新洛神》的剧情更是“玩穿越”,把有关三国曹魏时期甄宓的传说与后羿射日的故事胡乱嫁接,紧接着出场的是四角虐恋、叔嫂恋、婚外恋等离奇的人物关系,让观众大跌眼镜。更“雷”的是,剧中曹操射向袁绍的箭,好像自带了卫星定位系统,特效之夸张、制作之粗糙引起了网友集体“吐槽”。

  审丑“逆营销”竟成“生意经”?

  一边是观众的口诛笔伐,另一边则是收视率的高歌猛进,难道电视剧真是越“雷”越红、越骂越红?

  有剧评人指出,最奇的是,《新洛神》剧组还洋洋得意地向媒体发出了一篇宣传稿,声称“被骂红”是“逆营销获成功”。

  网友细数今年以来影视圈内的所谓“逆营销”案例。比如电影《富春山居图》“绑架”古代名画的概念,演绎了一番夸张而又无厘头的夺宝迷局。又如知名的“于正工作室”推出的新版《笑傲江湖》被网友称为“狗血剧”,金庸笔下的东方不败变成“天生一个女娇娃”,令狐冲性格好像韦小宝等。

  《新洛神》剧组的得意也非个别现象,“于正工作室”负责人于正也曾高调回应媒体称:“我的作品都是精品,只是超越时代。”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不以“雷”为耻、反以“雷”为荣的现象,已到了“养活一群电视人”的地步,其实这种随意“绑架”消遣古典人物和历史典故的操作手法是一种审丑营销,不仅颠覆影视文艺作品基本的社会和艺术属性,而且利用观众的忠实度和“黏性”,以“雷”谋利、越“雷”越赚。

  业内呼声:以“雷”谋利,不应听之任之

  在前不久的上海电视节上,多位知名编剧集体反思了这种“绑架”古人、以“雷”谋利、以“雷”为荣的怪现象。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关玲认为,时下“雷剧”的生产与播出,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编剧为了所谓的高收视率写出“雷剧”,一部“雷剧”的热播,又会引发跟风效应,导致更多编剧开始写格调相似的作品。

  电影《泰囧》的编剧束焕和电视剧《半路夫妻》的编剧彭三源则道出了“雷剧”恶性循环的另一个原因,即整个电视剧产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正快速市场化,一些编剧的历史和文学意识淡漠,“不仅编剧、导演,连电视剧的采购人员也同样缺乏基本的知识储备,导致‘雷剧’从酝酿到播出,在很多环节上很难被‘叫停’。”

  “我在导演一部剧的过程中,常常扪心自问,是不是会受到各种利益诱惑,要时刻提防路子跑偏。”央视古装热播剧《赵氏孤儿案》导演阎建钢说,很多时候“雷剧”的产生与电视人的自我约束力不强有关,“归根结底是从业人员的道德底线”。

  一些业内人士还指出,除了依靠行业自律外,建构一个更科学完善的电视节目评估体系也很重要,从长远看必须引入更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评价,营造制作方、电视台、广告商、文艺评论员、观众等集体向“雷剧”说“不”的市场氛围和压力,才能抑制这种恶性循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