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家是编写主力(石剑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1日10:25 来源:东方早报  石剑峰
  ▲ 如今《十万个为什么》每一本都有七八个部分,这样就能把这个领域的知识点尽量覆盖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远涛对这套书还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体系不能太老。  ▲ 如今《十万个为什么》每一本都有七八个部分,这样就能把这个领域的知识点尽量覆盖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远涛对这套书还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体系不能太老。
  ▲ 颅相学在19 世纪上半叶很有市场,这是1848年美国《颅相学》杂志封面上画的颅分区图。   ▲ 颅相学在19 世纪上半叶很有市场,这是1848年美国《颅相学》杂志封面上画的颅分区图。

  从1961年首次出版以来,《十万个为什么》成了几代中国人的阅读记忆,5个版本共发行了1000多万套,累计超过1亿册。如今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也已编撰完成并在三家印刷厂同时开印,将于8月在上海书展期间正式发售。新版《十万个为什么》采用了全新问题、全新内容、全新体系、全新样式,这套由科学家主导的《十万个为什么》将带领读者去了解这个时代科学最前沿的发展。

  18册精装本980元,

  新版更“中性”

  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分三卷共18册,图文精装本共980元。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整个项目投资近1500万元,目前首印3万套,在出版社看来短期可能不赚钱,但长期肯定会盈利,读者定位为中小学生,但成年人也可以看。在未来,《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还将出平装版、黑白版、选读本等其他版本供读者使用。

  如今已经在印刷的《十万个为什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跟读者童年记忆中的那套丛书相比“新”了太多。据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远涛介绍,18本《十万个为什么》共分三个系列。基础卷6本,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和生物”,基础卷的内容跟学生的基础课程设置有关,这些内容跟他的学业相互促进。专题卷6本,是从基础卷延伸出来的,分别是“动物、植物、古生物、建筑与交通、电子与信息和医学”,这是读者比较喜欢的内容。热点卷6本是“大脑与认知、海洋、能源与环境、武器与国防、灾害与防护、航天与航空”,这是读者和社会都关注的内容。李远涛说,“基础卷做到跟学生学业相关,专题卷要有趣,热点卷要与国家战略相关。”

  第六卷《十万个为什么》全部是彩色图文本,每一页上都有精细的图片来跟文字相配合,帮助解释每一个科学问题,即便《数学》卷都能配上非常生动的图片。书中每张图都有版权来源,有的来自图库,有的由科学家自己提供,或者由博物馆和科技馆提供,甚至还有作者自己制图,每幅图都有来源。这样既解决版权问题又解决权威性问题。

  相比前五版,新版《十万个为什么》中关于中国的内容少了,描述上也更为中性。“到了这个时代,我们要有世界的眼光,不能只有中国的眼光,要有创新和全球视野,所以所有问题不能局限于中国和亚洲。”李远涛说,比如在《地球》卷,老版本中会有大量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地质知识,但此次增加了大量关于非洲、欧洲等地的内容,“不能只讲中国,每一卷都要有世界眼光。科学是无国界的,要把全世界的科学前沿和讨论都加进来,一开始也有人说,中国内容讲得太少了,但我要让中国人知道科学在全世界的前沿发展。但在其中也会介绍中国人做了什么,中国的重要研究和一流成果,一个都不会少。”为了表述上的中性,在新版本中“我国”全部改成了“中国”,“此举也有利于版权输出,我们希望在海外市场有更大的接受度,能在海外有更大的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一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科学研究的阶段。

  在编写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几年中,负责这一项目的编辑团队顺便还做了一本叫《十万个为什么》的杂志和网站,杂志也已经有了五六万订户。“做《十万个为什么》纸质书,只是我们这个项目的附属品,我们的目标是在线互动的知识百科,能检索、互动、游戏等。这是一个很大的设想,这个市场肯定最大。但我们能力有限,只能做到目前为止。我们希望做标准,而不只是产品。”李远涛希望,未来能做100本《十万个为什么》,因为现在有5万多个问题的题库,有庞大的作者群。

  90%问题与原版不同,

  答案超越互联网

  《十万个为什么》其实没有10万个问题。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已经是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十万个为什么》项目负责人洪星范向早报记者透露,这一版一共收入了4500多个问题,“与前面几版相比,基本没有重复,问题是全新的。”

  在编写《十万个为什么》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问题的收集和设置,“我提出要全新的问题。”这是李远涛在启动该项目时就提出的要求。在几年中,少儿社向读者收集了3万多个问题,把第一版到五版的所有问题合并起来去掉重复的,还收集了图书市场上相关的“为什么”的问题,然后再把国外有关“how & why”书里的问题收集起来,一共征集了5万多个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5万多问题的问题库,把5万个问题进行分类,分到18卷里,供各卷主编参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深化提问,所以基本上这些问题,跟原版都不一样,至少有90%不一样。”李远涛说,“只有全新的问题,才有可能做完全不同的《十万个为什么》。比如《古生物》卷里的大部分资料都是最近十年的,它的信息放在全世界都是最新的,这才是做新版的意义。这是老版本里没有的。全新问题、全新内容、全新体系、全新样式,这样才能跟老版和模仿者,甚至互联网抗衡。”

  《十万个为什么》没有10万个问题,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互联网才是真正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这套书里没有一段内容是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的。这些‘为什么’在互联网上可能也有,但很多回答都是有问题的甚至是错误的,我相信等书出版了以后,肯定有读者把我们提供的‘答案’敲出来放到网上去。”超过互联网,这是李远涛最自豪的地方。

  最后确定下来的4500多个问题,“正确的答案”可能就没那么多,很多问题没有答案。在书中,科学家主要根据这些答案介绍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当然作者可能会表态个人偏向于哪个方面,但到底是哪一个对,有待于探索。大多数问题的回答是开放性的,而不是给出死的答案。”李远涛说。

  编写主力从原版的科普

  作家到新版的科学家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总主编是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创作以科学家为主,老版以科普作家为主。李远涛认为,这是新旧版《十万个为什么》最大的不同。“我们从一开始就希望新版跟旧版相比有很大不同,甚至希望做完全不同的东西。”谁来创作就决定了内容是什么。“科学家来主编来创作有好处,也有短处,但好处更多。”李远涛所说的好处就在于,科学家作主编来创作,他们能给《十万个为什么》带来体系性和前沿性。“我们希望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都有各自的体系,不能只有一堆问题放在那里。”如今《十万个为什么》每一本都有七八个部分,这样就能把这个领域的知识点尽量覆盖到。李远涛对这套书还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体系不能太老。所有的问题,问的不能是细枝末节的东西,问的要是基础的、前沿的问题,问题要在要害上,读了以后对这个学科有整体把握。

  “这就是为什么要找科学家,科普作者是提不出这样的体系的。我找每个学科前沿科学家来做,他们有前沿性,他们清楚这一学科的发展是什么,变化是什么,他知道什么问题重要,他知道有些问题很有趣但对这一学科来说只是细枝末节,那就没有太大意义。”李远涛对早报记者说。少儿社还把第五版的作者队伍梳理了一遍,最后发现,这些作者大部分都不能再写了,写了可能也不合适。

  李远涛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在编《物理》卷的时候,一开始根据问题理了一个结构,然后拿着这些问题去给主编看,“他看了题后就提了个意见,说方向不对,因为全世界40%的科学家在做凝聚态物理,但我们给的大多是力学物理,这些内容不符合现在全世界物理研究的前沿。所以我们调整了结构。可是我们担心那么多相对论、弦论内容,读者可能会看不懂,但其实不是这样。这只有科学家才能做到。”李远涛说,在这个时代,还在问稻草人、蚯蚓的问题,就太过时了,“现在的孩子,可能连稻草人、蚯蚓都没有看到过。”也正因为这样的要求,从第一版就参与编写的科普作家叶永烈,虽然依然参与了新版的编写,但相比以前编写的条目少了不少,因为前沿性的问题,他不太能写了。

  同样的,比如在《航空与航天》卷,航天员杨利伟参与其中写了很多条,李远涛认为,“杨利伟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图片也是航天大队提供的。”在《海洋》卷,关于深海的那部分,“蛟龙号”科学家是最适合写的人选,最后他们也如愿被找来参与编写,“我们希望科学家,参与科学实践的人都能参与其中,《十万个为什么》历史上从未动员过如此多的科学家。”

  让科学家担任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主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有趣第二位,“每一个条目是不能出错的,然后才是生动有趣,所以主要作家是科学家。”

  无法完成所有科普任务

  弥补天文知识基础教育

  中科院院士杨雄里对早报记者说,“《十万个为什么》不可能完成所有科普的任务,它只能从一个侧面来激发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提出更多的‘为什么’,觉得科学是一个有趣的东西,如果能从这个方面起到作用,我想已经功德无量了。”杨雄里同时也是《十万个为什么》中《大脑与认知》卷的主编。《天文》卷副主编卞毓麟说,他希望这套书能保持孩子的好奇心,然后由好奇心达到求知欲,再往前就是探索精神。“但每一个事情都有它的功能,《十万个为什么》也不可能具备每一个功能。”

  激发好奇心,不停让孩子问“为什么”就是《十万个为什么》最大的作用,也是这套书能长销几十年而不过时的原因,洪星范说,“《十万个为什么》究竟靠什么吸引大家,让大家怀念?难道只是生动吗?1999版《十万个为什么》出了10多年了依然在卖,市面上各种‘十万’照样卖。我认为,《十万个为什么》就是通过各种小问题吸引人,一小条一小条,通过小问题挑起人的好奇心,激发好奇心。这些问题和回答其实也是带有互动性的,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卞毓麟则对早报记者说,他希望通过编写《天文》卷来弥补一点国内基础教育没有天文知识的遗憾,“《十万个为什么》里基础卷有6卷,‘数理化天地生’,唯独天文学是中国中学课程中没有的课程。我始终认为,这种课程设置,是一种瘸腿的设置,是不合理的科学课程设置。这门课的容量可以少,但中小学课程中没有这门课是很奇怪的事情。我希望《十万个为什么》能弥补这个缺陷。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竟然能探索、阐明那么多的宇宙奥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地球和人类在宇宙中太渺小了,但我们却能了解宇宙的身世和奥秘,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