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方方:思想的力量及其盲点(王陌尘)

——从《风景》到《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1日09:48 来源:北京日报 王陌尘

  外位与内视

 

  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既是“新写实”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最能体现作者创作水准的作品。《风景》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将自己的立场——“外位立场”(巴赫金语)放置到一个特殊的人物——死去的小八身上,他始终“看”着这个社会底层家庭发生的一切,看着在憋窄的小屋中,父母和九个哥哥、姐姐如何且歌且泣地活着。“我”——小八是全视者、观察者,却不是人物行动的推动者。人物活动的动因来自他们的“内部视角”,他们自我个性与他人、与周围环境间的紧张冲撞。

  “新写实”舍弃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宏大叙事,看似以日常语言书写日常生活,由此被评论家贴上了“零度写作”、“平面化书写”之类的标签。但“零度”不等于没有思想,“平面化”不等于没有深度,贴近生活更不等于生活实录。内视能力让人物行动向生活潜在的可能性开放,他总被日常生活事件反复引导到某些并不寻常的人生境地,再在外位立场的统领下荟萃成一道奇异的生存风景。

  方方是一个有意识地找寻普通人创造的生存“奇异世界”的作家。父亲(《风景》主人公)曾经是“打码头”的草莽英雄;七哥是于连式向上爬的市民英雄;那些已然被历史遗忘、却有改变历史雄心的士兵都是战争中的真英雄(《武昌城》)……方方新近发表的长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涂自强也是一个内心强大、目标明确的个人奋斗式英雄。艰辛而苦难的家庭生活,一心改变命运的热望,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敢于牺牲一切的勇气……涂自强本质上和七哥一样,都是勇于扼住命运喉咙的强者。但七哥的苦难多来自自己的亲人,他阴暗、刻毒的个性以及决意玩弄整个世界的态度,都是父亲的拳脚教出来的;涂自强却始终是乐观、坚强的,他总要承受苦难,却不明白“这世界与自己是哪里不对呢?”他只能将这些苦难的源头都归于命运。

  和方方许多小说中人物因“异秉”获得命运的转机不同,涂自强的性格被作者刻意纯洁化、简单化了。七哥因裸体夜游深为村民恐惧,反倒获得上大学的机会;黄苏子(《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憋了满腹恶言骂不出口,居然转换身份当妓女骂个畅快淋漓。异秉的成因、对人物行为产生的不可预期的影响,都让为内部视角所驱动的言行精彩纷呈。涂自强则以一种道德的姿势与时代对话,无论如何被侮辱、被损害,他总能回到社会认同的心理“健康状态”。作者有意让涂自强这样的好学生、好儿子、好职员遭受命运的打击,以此审视社会的不公,但这个微笑着的、单面的“好人”却完全放弃了与周围世界真实交流的能力,一场本该有的个人与时代尖锐而深刻的对话被作者概念化的悲伤抒情掉了。

  天问与顺命

  祖父扬手一指侵略者说:“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祖父的形象“仿佛已铸成一座铜像,永远地屹立在我的心中”。而父亲“行进时痛苦而扭曲的姿势”则是投在家人身上的阴影。在自传体中篇《祖父在父亲心中》,两代知识分子相似的精神基因、不同的生存姿态让作者对父辈情感复杂。

  探究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扭曲史是方方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就是一部记述父亲一代知识分子从1957年“反右”到1966年“文革”期间的心灵史。是像祖父一样站着死,还是像父亲一样委顿地死?是像祖父一样书生般地活着,还是像父亲一样胆战心惊地偷生?这些问号不止画在一代人的人生旅程中,也醒目地悬挂在一个时代之上,乃至更高地悬挂在人类历史之上。特别在《乌泥湖年谱》中,作者对时代天问式的诘问可谓力透纸背:“有什么天崩地裂的理由,非得要一个个的鲜活之人用前程和生命来饲养这种‘断送’呢?”

  从“反右”到“文革”,不可理喻的历史决定了人物奇崛诡异的命运。父亲们被一次次反复袭来的政治运动压弯了腰、压碎了骨头,但他们心中仍保持事有不可为的“呆气”,所以他们活得生不如死。涂自强看起来沿袭了父亲一代人顺天知命的思想,乐观而坚强地接受了社会安排的命运,但他的人生信念和父亲那样的人却完全没有可比性。在这个权钱主宰的社会中,没有选择的涂自强心中只有钱:有了钱才能过上好生活。现在省钱是为了将来。为了省钱可以不要尊严。

  上过大学的涂自强除了多一些对生存并无用处的知识之外,他对社会的认识都是从母亲、从那些在村里呆了一辈子的农民那里得来的。涂自强的哥哥死在矿井里,妈妈说:“这就是他的命。”涂自强想到哥哥、姐姐的意外死亡,也觉得:“正是命运把他们从家里消灭。”农村姑娘采药没考上大学,给涂自强写了一首分手诗:“不同的路/是给不同的脚走的/不同的脚/走的是不同的人生”,人各有命,没什么好抱怨的,这都是“个人悲伤”。涂自强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也是:“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对当下生活的隐忍承受、对社会秩序的默然认同、对人生理想的自觉放弃,让涂自强成为新时代“蚁族”的悲伤缩影。

  个人与时代

  方方在小说的封底说:“我们有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个人奋斗给予充分肯定的时代——里成长。在那样的社会土壤里,我们眼里没有官宦,概念中也没有富二代,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本事。”相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方方觉得当今这个时代不公平。可她也许忽略了:今天的不公平,很大部分是由八十年代知识阶层参与投机造成的。当年的青年精英考上了大学、当了官、捞了钱,却无视无数农民、下岗职工的“个人悲伤”。知识阶层认同并迎合了一个时代的盲区,并把投机和个人奋斗画上等号,听任这个社会在全民化的赌徒心理下划分出一道道不合理的规则。

  涂自强也是新时代的赌徒,他和大家一样都是机会主义者,忙着为抢到某种“机遇”而奋斗:上大学、考研究生、找好工作……涂自强的失败并不是由于他对游戏本身的反感、抗拒,而是他的赌资太少,赌运又不够好。

  一个精神麻木的人如阿Q、孔乙己之类生命的消亡,鲁迅是要“哀”和“怒”的;涂自强默默从人群中消失,只是一个输光的赌徒黯然离开了赌场,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倒是从作品之外看看当下,有的人如何一边投机一边辗转于生存的欲望和恐惧,于是能豁然明白: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悲伤!

  王陌尘,作家,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

  相关链接

  方方,本名汪芳,祖籍江西省彭泽县,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成长于湖北武汉。1987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景》引起极大反响,并因此成为中国“新写实”派代表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水在时间之下》、《武昌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篇小说《桃花灿烂》、《奔跑的火光》、《万箭穿心》、《民的1911》,随笔集《汉口的沧桑往事》等。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重要奖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