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生如戏,如果人生真如京戏般有生旦净末丑,白脸的是奸臣,红脸的是忠臣,各色人等都贴上标签,好人坏人一看便知,那么历史该是多么无趣。不幸的是,长久以来,我们的确是这么做的。回望民国那出大戏,当年粉墨登场的各路英雄、显贵达官都已进入档案,置于尘封的高阁之上,然而总有一些人,或在研究者的笔下,或是市井百姓的饭后茶余,随着时代的久远,却愈发生动起来,一如他们的生平,注定不甘平凡。
杜月笙就是这样的人。从早年江湖上的小混混,到发迹于上海滩的青帮大佬,从一个政治投机者到抗战时期坚定的民族利益的维护者,从手眼通天的商界大亨到落拓香港的潦倒寓公,杜月笙这一生可谓跌宕浮沉,如戏如梦,一生中诸多传奇流传于市井,而其与名伶孟小冬的情感更是为时人所热议。
孟小冬,谜一样的女子,有“东皇妙音”的美誉。当年京剧界尤其是老生界的一代宗师,而今这名字却是早已陌生,若不是借着电影《梅兰芳》的热映,恐怕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风尘中。杜月笙之于她,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或许他本人都难以说清。当年初次与杜月笙见面才19岁,杜月笙还没有成为日后的大亨,少女的年纪一切是那么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见。杜月笙见到她时竟然手足无措,后来痴迷这个女人20年,至死方休。辗转数年后,成为梅兰芳妻妾的她,在后来的后来终于离异,有如张爱玲的小说。独居数年后,其间又经历了抗战、内战、饥荒,辗转数地,终于又因缘际会,在杜月笙最后的生命时光里与之相伴,并结为连理。婚后没过多久,杜便撒手西去,空留下孟小冬一个人,对着香江长流水,波涛翻滚诉不尽往事前尘。孟是任性的,也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俗世间的流言可伤她一时,然终究被她弃之如履。一个人如果连生前事都不能担当,那么计较身后如何评价又有什么意义——成见终归是成见而已。
情义不分家,如果说杜月笙对女人有情,那么对兄弟对国家更有义。在他的遗嘱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诚以余出身寒微,所受国家社会之恩赐殊多,义之所在,不敢不尽力以赴之也。”这绝非是虚言,若非杜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上海一二八事变可能就会改写,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做了许多政府不方便做,却有益于民族的事情,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维护了国人的尊严,这些书中自有详叙。人无完人,作为发迹的资本,杜月笙曾投靠蒋介石诛杀工人领袖,这段历史更是几乎掩盖了他一生的全貌。那些事在他的晚年亦常常懊悔不已。
作者为杜、孟二人立传,但又不囿于二人,以杜为主线,引出民国时各类名人:黄金荣、梅兰芳、戴笠、张学良、虞洽卿、 张啸林、蒋介石等等,不啻于一幅民国的浮世绘。在那个时代的巨浪里,他们将与主人公一同翻滚浮沉——说到底,谁都是小人物,根本没有浪里白条。对于历史研究者或爱好者而言,本书有详实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流畅的文笔可让你赏心悦目。你会发现一个和教科书里不完全一样的杜月笙,至于哪一个才更真实的,相信读者自会读罢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