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文学作品的 文学价值何在(傅书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9日10: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傅书华

  7月18日,著名作家王安忆在第24届香港书展“名家讲座”上认为:如今文学出版的营销技术、手段,让文学与读者的关系变得商业化、戏剧化,从而让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在被读者接受时,变得非常可疑。她举例说,《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推出为成人读者写的《偶发空缺》时,全世界的出版商被要求在同一天推出,以吸引最多的眼球。王安忆还提出,当下,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符号”成为判定文学作品能否成功、流行的重要标准,比如政治上受到的迫害、女性的问题等等。同理,王安忆认为在当下,很难清楚地判断《小时代》这样的文学作品层次是高是低。

  王安忆所提出的问题,确实令人困惑。但文学作品本身必须具备文学价值却是不容置疑的。我推荐近期几部作品以作示例。

  林岗的《父亲的奥德赛》(《花城》2013年第4期)。作者林岗的父亲林若是革命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曾任广东省委书记;作者林岗是学者,现为中山大学教授。这部沉甸甸的家事将我们带进了历史深处:阶级斗争将富有者的林若的父母成了革命者的林若的阶级敌人,从而让林若与自己的父母和故乡永久地隔离了,并造成了家庭的永久性的悲剧。为了民族国家这个“大我”,一代革命者是切切实实地将“小我”割舍出去了。《父亲的奥德赛》是个人记忆与家国情怀的凝聚,是对转身离去的“革命”的20世纪一份沉重的祭奠。

  莫伸的纪实文学《一号文件》(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次发出“一号文件”,彻底结束了中国农村延续近30年的旧体制,连续5年的5个“一号文件”,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其意义无可估量。《一号文件》里所写的,多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对极左僵化的公社体制下,农业生产停滞不前乃至屡遭破坏,多了一份思考且提出改善意见。恰恰是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和无所畏惧的行为,使得“一号文件”的诞生和实施成为必然。对于当代和未来那些想了解中国发展道路的人来说,纪实文学《一号文件》将是一份珍贵的原生态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说,莫伸成就了超越文学的功勋性创作。

  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初出版的胡发云的长篇小说《迷冬》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所以,有必要再次推荐给读者。这部作品以胡发云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写了“文革”时期的青春悸动,是目下对“文革”最具深度的反思力作之一,其意义的深刻、内容的厚重,令人过目不忘。

  阿摩司·奥兹发表于2002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在2007年被译林出版社介绍给中国读者后,近期,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新的译本。这部长篇小说向读者展示出百余年间一个犹太家族的历史与民族叙事:奥兹从主人翁“我”的祖辈和父辈流亡欧洲的动荡人生、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后的艰辛生计,一直写到英国托管时期耶路撒冷的生活习俗、以色列建国初期面临的各种挑战、形形色色犹太文化人的心态、学术界的钩心斗角、邻里阿拉伯人一落千丈的命运、大屠杀幸存者和移民的遭际、犹太复国主义先驱者和拓荒者的奋斗历程等。家庭与民族两条线索在《爱与黑暗的故事》中相互交织,既带你走进一个犹太家庭,了解其喜怒哀乐,又使你走近一个民族,窥见其得失荣辱。把这部作品与《父亲的奥德赛》《迷冬》对照着读,相信会让读者获益匪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