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书店的品格(闻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9日09:0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闻 言

  实体书店的寥落似成趋势,但人们分析其原因时认为,除了公众“文化生活”大面积“分化”外,“网购”已经成为人们购买图书的重要渠道。因此也可以稍微安慰一下,实体书店的弱化并不完全意味着读书风气在同步减弱。

  有一个现象很有趣,机场是实体书店仍然存在的地方,机场无论大小,总有一两家书店在迎接读者。这大概与航班经常延误、乘机时手机必须关机达数小时、出没人群文化消费的平均愿望较高有着潜在联系。然而,在仍然开张的书店里,扑面而来的是什么呢?在全国大小机场的书店里,我们看到的图书,大多并非散发着书香、充溢着书卷气的读物,而是以“图书”为载体的“商品”。即使在一线城市的机场书店入口处,总会有一台电视机在不停地播放录像,那里面有一个人面对没有观众的前方侃侃而谈,内容是营销策略、处世之道等等。书店毫无疑问是在着力推销这些人的“专著”。艺术类的大多是挂着“国宝”“典藏”名义、价格昂贵的作品集。文学类的基本上是以“官场小说”为主打,从“市长秘书”到“车队司机”,只要是能引诱人、可以从中看到“黑幕”“丑闻”的,可谓应有尽有。包装过度、内容单薄的“心灵鸡汤”读物,夸大其辞、没有学理的“管理”“策划”类图书,是其书架上的主打产品。很多读书人在网络和随笔言论中感慨,再也不愿意进机场的书店寻找读物,那里边的气息和自己心目中的书店远非是一回事。

  书店,是培养青年阅读习惯的地方,是满足爱书者“淘”到久觅难得书籍的去处,是买不买书都愿在里边泡着、感受文化气息的场所。曾几何时,中国大小城市里促生的各类书店,是喜爱读书的人们经常去“消费”、消遣的乐园。现在这些书店中的很多已经关张歇业或者只能苦苦支撑。以北京为例,曾经的三联书店读者服务部、风入松书店、万圣书园、三味书屋,如今已经辉煌不再。为了生存,许多书店不得不把教材教辅、厚黑风水、假大空攒的读物作为推销的“重点”。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无奈。

  笔者曾有机会逛过台北的几家书店,其中诚品书店的规模,图书摆放的重点,服务读者的态度,都让人体会到书店的舒服感。特别是设于“史语所”内的一家名叫“四分溪”的书店,那种学术的、文学的气息,那些高品质的图书,让人真正感受到书店的存在价值和它所应具有的品格。我们深知,现在书店面临着网购带来的致命冲击,不得不更加从商业的角度思考生存之道。但是,如果以放低书店的品格为代价,那么品牌书店也就名存实亡了。因此,应该有国家层面的扶持,以保证品牌书店的生存发展,这真的不只是一个买不买书、从哪里买书的问题,而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文化形象的问题。

  读书人怀念有品格的书店,希望这种淡淡的怀念能够升华为快乐的“相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