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大家间的“道不同”——二月河与姚雪垠争鸣往事(鲁钊)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4日09:38 来源:中国文化报 鲁 钊

  南阳作家群中,具有广泛影响,能够打出国门,享誉海外的,过去有姚雪垠,现在有二月河,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姚雪垠代表作、史诗性的五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宏大的规模、澎湃的气势反映了宽广的社会历史生活,再现了明末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人物性格鲜明,具有深远的悲剧内蕴。

  二月河以如椽大笔创作“落霞三部曲”,把清朝康、雍、乾盛世一百三十余年间既空前辉煌又行将没落的历史画卷,生动鲜活多姿多彩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他的作品深入人心,长盛不衰,被誉为“凡有井水处,必读二月河”。

  二月河与姚雪垠这两位同是南阳人的大家之间的交往,却在中国文坛掀起涟漪,演绎出不少版本,有的说俩人有“过节”,有的说他们“互不相让”,有的说“话不投机”,有的说“掷稿拒客”……其实,这是由于当年时代的局限、阶级论在思想上的残留、写作认知上的偏差有别,两位大家间的一次正常文学讨论和争鸣。

  正所谓:道不同而已。

  那是一九八五年秋,著名作家姚雪垠回到南阳老家省亲,这对南阳文学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喜讯和轰动消息,姚老的《李自成》是传世之作,他又接连在国外获奖,正是盛名远扬春风无限时。当时,二月河还是凌解放,尚未出道,正在埋首创作《康熙大帝》,虽然手中握着厚厚的作品,还没有哪家出版社愿意给正式出版,正是一个处于苦闷期的无名小卒文学青年。为了求得前辈的提携扶持,指导点化,二月河满怀希望,抱着书稿,寻觅到宾馆敲开了姚雪垠的房门,满怀景仰和期盼去拜访姚老。

  然而,二月河在姚雪垠处得到的热情鼓励似乎少些,而冷落与无视却要多些,甚至说是刺激和不屑。据说,姚老以严肃而坦诚的口吻规劝甚至是告诫他,一是写历史小说,必须要有历史学家及作家的深厚知识和艺术才能储备,似乎中学水平的二月河尚未达到。二是指出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从书名就说不通,因为中国根本没有“大帝”之称,满清皇帝康熙也不配称大帝。可以想象,当时的气氛多么沉闷、压抑和尴尬。

  这种冷淡让人遗憾,但回头看去,却符合当时的阶级立场和社会心理。试想,姚雪垠是一个深受毛泽东时代影响,并亲受毛泽东关怀的作家,心中时刻装着的是阶级论、成分论,尽管也写了一个领袖,毕竟写的是农民造反,二月河写的是皇帝治理天下,阶级立场不同,身份也大为迥然,何以有共同语言?

  姚雪垠是写明末农民起义的,而二月河是歌颂清朝康乾盛世的。姚雪垠苦心孤诣歌颂李自成,但李自成“考试失败”,一路攻到北京,只当了几天的皇帝,就匆匆败退,最后战死在九宫山,是一个历史悲剧人物。姚雪垠在《李自成》中倾注全部感情,在闯王得势,文风相当活泼;闯王败北,文风继而沉重。可以看出姚雪垠是站在汉人的角度去看事物的,他的心中也存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他把希望寄托到李自成身上,但李自成败在吴三桂及满清手中。在小说中,很容易就能感觉出姚雪垠对满清的厌恶之感。

  道不同不相与谋。可以推测,姚雪垠知道二月河是写清史后,尤其是唱赞歌,颂盛世,把康熙推崇为“大帝”,在爱屋及乌的心理下,可能恨屋也及乌,就对二月河产生了反感,冷淡有加了。

  若以艺术创造过程中对人物形象、重大事件、历史事实等处置欠妥,或在题材驾驭、叙事风格、语言张力、写作手法上指出问题,尚可接受,一下子从作者基本能力和康熙的功过奉献及阶级定性上否定,这种否定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也有失公允。

  受冷遇不气馁,逢挫折愈奋勇。二月河并没有认同、采纳或者说是在乎姚雪垠的批评,一心抱定自己“三个有利于”的创作理念,以“拿起笔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夹起尾巴做人”的写作态度,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题材写作规律,不改初衷,我行我素,不问世事,潜心创作,他咬定青山,嚼得菜根,耐得寂寞,经得诱惑,格律精严,孤灯冷影,在自我世界中构筑庞大的“落霞三部曲”系列,终于横空出世,一举成名,传播天下,扬名柳井。被誉为“直追《红楼梦》”,“甚至也可以说逾越了他的前辈”。

  一九九四年夏天,姚雪垠应邀回到南阳,参加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年会,同在南阳城中,咫尺之间,两位历史小说作家没有见面,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井水与河水,各有流向;行星与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

  南阳作家群中骨干作家周熠与二月河是好朋友,与姚雪垠亦有多年交往,对此事甚清。一九九五年夏天,周熠出差北京,专门到木樨地姚雪垠家中拜访,话题谈到南阳作家群,谈到二月河的清帝系列时,姚老仍然坚持己见说:“康熙大帝不通,不严谨。”周熠解释说:“《康熙大帝》四卷本早已出齐,反响很不错,还得了河南优秀图书一等奖,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收视率挺高。另外,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三卷也已出版,评论界好评如潮。”但姚雪垠不以为然,仍然固执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现在的编剧、导演、评论家,有几个真正懂得和精通历史的?有几个是历史知识渊博的?我正准备给《文艺评论界》写一篇一两万字的评论,专谈历史小说创作,我还要批评,到时候你也好好读读。”看姚老如此坚守和固执,周熠也不好再辩解什么了。

  对于此,二月河早有结论:要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康熙三次亲征准噶尔,六次南巡,收复了台湾,解决了疆藏问题,勘定中国现在的版图基础,叫《皇舆全览图》,金瓯一统,当时国土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他组织人员修书,我们现在还用《康熙字典》。康熙博学广知,能说七国外语,懂医学、天文、建筑,善书法、音乐、诗词,数学水准全国最高,定名元次根。他到河南去视察治黄工地,都是用自己制造的测量仪器,还写了三篇地震论文。他搞过水稻试验田,将双季稻在全国推广,缓解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康熙年间出现中国第一部著名的神鬼短篇小说,即著名的《聊斋志异》。康熙做出过大贡献,已为历史定论。其同时代的沙俄彼得可以称大帝,中国为什么不能称康熙为大帝?完全可以。况且,中国并非没有大帝之说,唐高宗李治死后被追谥“天皇大帝”,民间也有“玉皇大帝”“东岳大帝”“真武大帝”“三清大帝”“关圣大帝”等称谓。

  鲁迅当年对梁实秋大加鞑伐,并不能妨碍两个人都是伟大的作家。姚雪垠与二月河二位亦如是,尽管有过争执,并不妨碍两个人都名满天下。

  虽然姚雪垠与二月河,都在中国文坛的星光大道上留下了深深的足印,他们是真名士,但他们同样是鲜活的人,有自己的看法、思想、价值和判断,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妄加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姚雪垠先生仙逝后,亲属根据其生前夙愿,为鼓励和推动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特捐赠稿酬五十万元人民币作为奖励基金,由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的评选和颁发。二〇〇三年秋,二月河与唐浩明、凌力、熊召政、颜庭瑞共获首届奖,二月河欣然拨冗亲往领奖。

  二月河与姚雪垠这对南阳老乡的间接交往,至此,终给人以温馨亲切的感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