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中国儿童文学出版发展及成因探析(孙建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6日10:07 来源:文学报 孙建江

  在中国书业的版图上,儿童文学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从当初的不太为人重视、市场低迷,到开始寻找自我、走出困境,再到不断自我提升、渐渐向世界儿童文学发展主潮汇合、以占据童书市场半壁江山之势引领童书业发展。这中间,值得总结的东西很多。儿童文学究竟以怎样的出版业绩展示自己的存在?其出版业绩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视点

  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儿童文学图书板块持续发力,增长幅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为其他图书类别所不多见,以至于凸显成为了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出版现象”。儿童文学图书的发展,自然与整个少儿图书,乃至整个书业的消长演变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整个少儿图书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儿童文学图书的发展。

  我们先来看看整个少儿图书的表现。

  本图表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绘制而成(按:开卷自1999年起开始提供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终端数据。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开卷)。从本图表可以看出,1999年以来,少儿图书的发展,除2002、2003、2004三年略有下降,余均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从1999年的所占比重8.60%,到2012年的所占比重15.09%。十四年间,少儿图书在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增幅几近翻了一番。

  如果我们将最近七年少儿图书的增幅与整个图书的增幅作一比较,我们会发现,前者的优势更加明显。

  2006年,整个图书增幅为10.33%;少儿图书增幅为12.96%。2007年,整个图书增幅至高峰,为11.18%;少儿图书的增幅则更为抢眼,竟高出整个图书增幅一倍多,达24.42%。即使是到了2012年,整个图书呈负增长态势,为-1.05%;少儿图书的增幅依然保持在4.71%。

  很显然,无论是绝对增幅还是相对优势,少儿图书都优于整个图书的发展,呈明显领跑整个书业大盘态势。2007年,整个图书的增幅为11.18%,少儿图书的增幅则为24.42%,相对优势高达13.24%。即使是2012年书业大盘呈-1.05%负增长,少儿图书仍保持了4.71%的增长,相对优势达5.76%。这表明,少儿图书已成为了推动中国书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儿童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示自己骄人业绩的。

  由图表4可见,1999-2012年,除了2004年比之2003年、2006-2008年比之2005年增幅略有下降,其他十一年儿童文学的增幅均呈上升态势。其间,1999年儿童文学在少儿图书中所占比重为21.89%,至2012年儿童文学在少儿图书中所占比重已达41.51%。增幅已翻了近一番。

  相比少儿图书之于整个图书,儿童文学之于整个少儿图书的比重显然又高出了一大截。十四年间,少儿图书在整个图书中年均所占比重约为11%,儿童文学在整个少儿图书中年均所占比重则约为34%。高出了三倍多。十四年间,儿童文学以十分之一板块占据了年均超三分之一的图书份额。

  倘以2012年为例,整个图书增幅为-1.05%,少儿图书增幅为4.71%;在少儿图书中,儿童文学所占比重为41.51%,占了四成多。这也就是说,在少儿图书4.71%的增幅中,有1.96%是儿童文学所贡献的;儿童文学以约占百分之二的比重成为了推动中国书业发展的重要存在。

  中国书业离不开儿童文学,中国少儿书业更离不开儿童文学。

  二

  那么,是何种力量助推着中国儿童文学出版持续向前发展?换句话说,促就这一出版现象的动因何在?

  我想,我们不妨从素质教育的推行、市场化的推进和作家的付出努力这三个方面予以探究。

  素质教育的推行

  国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一系列法规意见和实施方案的出台,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政策保障。很难设想,如果国家教育部门一概推行的是应试教育,我们的儿童文学能有今天的业绩。应试教育,强调的是应对考试。一切的“教育”都是围绕着“应试”而展开。在应试教育面前,儿童文学这种与应试无直接关联的闲书是不能进入儿童的视野的。即使儿童自己想看,学校、老师,乃至相当数量的家长也是不允许的。而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部门优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实施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就近入学制等举措,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教育)的不公。

  正是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倡和鼓励,为儿童读者提供了极大的阅读空间。可以说,这是儿童文学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当然,也无须讳言,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还远不彻底。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实际的阅读状况看,年龄越小,阅读儿童文学的时间越宽裕。小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时间明显多于初中生,初中生阅读儿童文学的时间则明显多于高中生。越接近中考、越接近高考,阅读儿童文学的时间就越少。但这正好反证了素质教育对儿童文学阅读和儿童文学出版的重要性。

  市场化的推进

  改革开放国策下市场机制的引入对儿童文学出版的拉动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市场机制的核心是竞争,是优胜劣汰。市场机制下催生或激活的种种市场的行为,看似与创作关系不大,实则不然。

  其一,版权(著作权)意识。这当然涉及到竞争主体,但版权意识根本的指向是保护、尊重作家的创造性。对于作家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保护和尊重来得重要了。过去,作家创作的作品往往不经作家本人同意就可以被任意使用,甚至连作家的署名都可以被任意省略或更换。作家的尊严遭到了严重的践踏。而版权意识的凸显,让作家重拾了自信与自尊。这显然是作家继续创作更多更好作品的最大动力。

  其二,稿酬(版税)意识。稿酬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供给方获得市场回报的一种形式。这种回报是物质的,但也有非物质的意涵。因为这体现了人们对精神劳作的一种认可,表明从事脑力劳动的作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获得物质回馈。物质回馈的背后是对精神付出的肯定。

  其三,销量(印数)意识。销量意味着版税的多寡,但又不尽然。因为在销量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指向,即有多少读者在购买自己的书。也就是说,关注销量,实际上也是作家读者意识一种展示。现如今,恐怕很少有作家创作时会全然不介意市场的存在了。从一吐为快到尊重读者,从无视市场到在意读者,这是中国社会市场化进程中文学发展的必然。

  作家的付出努力

  讨论儿童文学出版的发展,无论如何是绕不开作家的付出和努力这个环节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国门进一步打开,以往隔膜、神秘、似知非知的世界儿童文学,特别是当代世界儿童文学,变得渐渐清晰了起来。过去,我们很多东西,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如今,不全那么认为了,开始重新审视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除了纵向的中国经典儿童文学的参照,更有了横向的世界经典儿童文学,尤其是当代世界儿童文学的参照。

  首先是儿童本位观的逐渐确立。中国儿童文学本位观的逐渐确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周作人就倡导过“儿童本位”说,五十年代陈伯吹提出过“童心”说,但由于社会、文化大背景的制约,本位观一直未能被普遍认可。“文革”结束后的八十年代现实,也决定了人们无暇顾及“本位”。由于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与十年“文革”有着最为直接的因果制约关系。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对十年“文革”的抨击,及其对“文革场”的冲决与剥离。八十年代崛起的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有相当一部分自身就受控于“文革”非常态“少年情结”的制约。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往往落脚在那个挥之不去的“少年情结”上。说实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言,他们无法“本位”,他们追求的就是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深刻”。当然,这类我称之为“泛本位”的儿童文学作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开始步入市场经济,“文革场”逐渐消解,生活的严肃、沉重开始为休闲、轻松所取代,作者非常态的“少年情结”明显淡出。这可以说是儿童文学开始向“本位”转变的社会原因。同时,由于这一社会原因与儿童文学作家强调读者的年龄特征、思考作品如何真正为读者认可和喜爱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和一致性,加之世界经典儿童文学对“本位”不断呈现的示范效应,于是“本位”的儿童文学开始成为了可能。

  其次是“本位”作品的不断涌现。由于儿童本位观的确立,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儿童读者的尊重。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读者对象的不同。没有特定的儿童读者,儿童文学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尊重儿童读者,其实是在尊重儿童文学。作家对儿童读者的尊重,就必然要调度、探试、找准创作的聚焦点、对应面和适应度。唯有这样,所创作的作品儿童读者才可能喜欢看、看得进,并从中获得艺术的启迪和审美的熏陶。不可否认,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了。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作品的不断涌现,吸引、聚集并赢得了一大批儿童读者,儿童文学出版的繁荣才成为了可能。当然,“本位”不是迎合、不是屈就、不是装嫩。“本位”是儿童眼光的洞悉,是儿童行为的打探,是儿童思维方式的把握,是有针对性的、有成年人高度的积极引导。同时,本位作品也并非独指“轻松快乐”、“风趣幽默”一类风格的作品。本位作品完全可以是抒情、反讽、哲思等不同风格的作品。真正优秀的本位作品,从来都是既好看好玩又力透纸背的,从来都是既轻又重的。“本位”作品变得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了。

  我这样说,并不表明我对我们的儿童文学出版就很满意了。事实上,市场的突出表现,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一些出版社片面追求儿童文学出版的速度和印量,严重忽略了图书内在的品质要求。作品完全成了没有价值评判的商品。我们有一个坏毛病,一种类型火了,一批人立马拥了过去。其实,一窝蜂绝对是文学创作的大忌。盲从或者强迫自己创作不熟悉的题材和类别,不可能产生好作品。

  如果我们对这一现象不加以警觉,那么,单一化的创作最终要被读者所唾弃;了无新意的内容到头来伤害的还是儿童文学出版自身。

  期待既有品质又有市场的儿童文学图书不断涌现。期待儿童文学出版的良性发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