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叫座不叫好:谁来捍卫电影的价值(董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2日08:57 来源:人民日报 董阳
  双枪将(漫画)    徐鹏飞  双枪将(漫画)   徐鹏飞

  被合称为“富二代”的三部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小时代》),票房均已超过几亿元大关,而它们在豆瓣网、时光网等大众电影点评网站上的评分均不及格。其中,票房目前已破4亿的《小时代》在时光网的评分甚至一度低至2分(满分10分),领衔上演了“差片高票房”的戏剧性一幕。

  这当然不正常,却也不难理解。近一两年来,随着二、三线城市影院建设速度加快,全国电影银幕数量大幅增加,观影人群显著壮大,2013年上半年全国票房突破100亿,同比增长超过30%。迅速膨胀的市场把电影单片票房一再推向新的高点,不少影片鱼目混珠,跟着水涨船高。

  围观心态和“吐槽”风气的盛行,也助长了口碑与票房的倒挂。从微博、网络论坛上不计其数的批评、调侃来看,相当多的观众并不是为了纯粹的“审美体验”,而恰恰是冲着“史上最烂电影”的噱头走进电影院,目的是看看“到底有多烂”,从电影中寻找“槽点”,进而在微博上尽情“吐槽”,也就是说,他们的乐趣并不是来自于观影本身带来的愉悦感受,而是来自于吐槽的快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人际交流和趣味认同。于是你发现,观影过程中,观众的频频发笑往往并不是因为影片的喜剧效果,他们是在讥讽和嘲笑。

  当然,肯定有不少“粉丝”发自内心喜欢这些电影,而更多“不认同的消费”乃是出于没有好片可看的无奈,但票房上的飘红却往往让某些电影人理直气壮甚至盛气凌人。他们有意无意地忽略市场催化和吐槽心态等环境因素,把虚高的票房数字简单地理解成“观众用脚投票”,同时又有意无意地把这些所谓的“投票”等同于“投赞成票”,对影评人和观众的批评置若罔闻甚至怒目相向。

  电影人的傲慢与其说来自无知,不如说来自一种畸形的成功观:无须在意观众怎么评价,先把钱赚到手再说。只要看看那些有着“烂片之王”称号的电影商人的洋洋自得,看看那些“烂片制胜”的成功宝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粗制滥造的电影层出不穷,一再击穿观众的心理底线。

  一两部差片获得高票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现象普遍化后形成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激励:烂片能赚大钱,谁还费时费力地追求电影品质?

  如果只有制片方抱有这种心态,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少数电影研究者和影评人也盲目地“票房崇拜”,他们摆出主持公道的姿态,替差片的差口碑“打抱不平”,他们有意无意地忽略电影的品质,为失败类型片的“产业成功”鼓与呼,甚至以市场逻辑替代文化艺术判断,从票房大卖推导出影片的艺术成功。

  不错,中国电影需要努力地发展类型片,但并不能因为是类型片就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肯定;有人说,壮大的产业规模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好片,但买卖做大了,品质就一定会提升吗?无数的事实表明,这个判断成立的前提是有正常的市场反馈机制,包括艺术评论家在内的电影消费者的意见和合理权益得到充分表达和尊重,正向的市场激励机制得到完善。

  然而,建立完善的市场反馈机制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近十年前,某些商业大片形式华美、内容空洞,然而它们通过地毯式前期宣传,利用与观众信息的不对称,取得了高票房,等到差口碑姗姗来迟,票房已经“美轮美奂”。几年前,豆瓣网、时光网等大众点评网站兴起后,用技术手段在第一时间整合大量观众的“口碑”得以实现,然而一些电影宣传机构却大量雇佣水军,抬高自己,抹黑对手,一时恶水涌动,乱象丛生。如今微博盛行,影评人的意见可以无时差地抵达微博用户,然而敢于直率表达观点的影评人却被大量真假难辨的“粉丝”谩骂骚扰,还被冠以“欺负年轻人”的恶名。

  回顾新世纪以来电影市场反馈机制建立的这短短的历史,可以发现,总有人利用强大的资本,以不正当的手段试图篡改口碑,干扰观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收买影评人在电影业界也早已尽人皆知:许多影评人一旦成名就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放弃影评,进入产业变身电影策划人,一是成为制片方的“枪手”,以此前积累的公信力为代价抬高雇主的电影口碑。那些仍然秉持独立身份、真实表达意见的影评人少之又少。

  因此,电影文化艺术价值的专业评判严重缺失,“卖座就是好电影”也越来越多地成为电影研究者和影评人的不二信条,令人心寒齿冷。来自资本主义美国的《变形金刚3》制片人汤姆·狄桑托,在某次研讨会上,面对着大谈票房的某位国内学者坦白地说:提到电影就只谈票房,让我感到无比俗气。

  其实,电影圈里,处于弱势的并不是郭敬明式的“新人”,而是理性的批评。郭敬明们是市场的宠儿,满可以抱着“成功者”的傲慢,对任何批评都嗤之以鼻。但批评是电影生产的重要环节,没有批评的中国电影,纵然有了票房,也是不能持久、不能产生深刻价值的,因而也没有真正的未来。

  谁来保卫批评?“我们”责无旁贷。作为观众的“我们”,应该抛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围观心态,真实表达自己的观影体验,并支持那些纯粹的有价值的电影批评,否则烂片会肆无忌惮,无意义的围观将成为常态。如果没有人为价值判断站出来,那么无辜买单的就会是你、我、他,就会是现在和未来的电影观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