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网络需要怎样的专栏文学?(钟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1日11:09 来源:南方日报 钟琳

  在移动阅读终端盛行的今天,数字化阅读更被贴上“快餐”、“肤浅”等各种标签。如今的网络开始蔓延,并成为专栏写作的主要阵地之一。近日,腾讯《大家》专栏的作者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首次笔会,其中包括香港、台湾和大陆的写作者和学者。这个网络平台自去年年底上线开始试运营,目前已与两岸三地229位作家签约,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马家辉、闾丘露薇、傅国涌、刘柠、廖伟棠、马伯庸等作家。在网络化的时代,中文专栏写作的现状和未来、作者应该如何写作、写什么成为笔会讨论的焦点。

  文学标准应重新讨论

  “现在比较典型的像豆瓣小清新的文字,表面上看文字是风调雨顺,逗号句号也都点得不差,但每段文字看上去都长得挺像,你把他们的文字打乱重排,顺读下来都没有问题。”腾讯网常务副总编辑李方说。对于网上各种“豆瓣体”、“微博体”的盛行,李方认为关于什么是“好的文字”应该重新讨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系副教授周保松认为,网络让写作和阅读变得让人又爱又恨,在网络化的年代培养认真而有质量的文字非常重要。

  微博的碎片化阅读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形态,“杂碎式”阅读成为主流。对此,作家、东亚问题学者刘柠表示,网络时代有它的节奏和特点,但不代表永远应该是与之相对应的粗制滥造唱主调。如今,大众媒体生产着如此大量的文字信息,写作者需要认真对待,将好的文字留下来,对抗网络写作和阅读的现状。

  “如此发达的传媒世界,必然对媒体写作提出更高要求,绝非是一种倒退的信号”刘柠表示。他认为,学术化是媒体写作迈向“专业化”和“高端”的第一次转型。“现在的学术与传媒的边界模糊,甚至可以说是基本消失。学术与传媒的高度融合本身就意味着学术的传媒化和媒体学术化。我们都知道,学术是带有一定公共性格的,有相当的传播性。日本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它们的传媒极其发达,是一个从社会文化到国民心态都被传媒舆论深度塑造的民族,这也为媒体写作带来良性的循环。”刘柠如是说。

  吸纳更多年轻人

  许多经验老道、成名已久的媒体专栏写作者,以自己的影响力在网络的不同空间发出声音。专栏写作在数字化阅读时代如何“更新换代”?

  目前,《大家》专栏在寻找“大家”的路上不遗余力,但是如何让专栏写作呈现更加多样化和年轻的声音让人期待。《大家》专栏主编贾葭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我们会去找那些写作欲望强烈、创作质量较高的80、90后作者,我们平台最小的作者是89年,目前还有一个即将签约的90后科幻作家。他之前在博客上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我们都非常看好他的文章,觉得值得推荐。”

  “年轻人希望进步,也希望能拥有发声、产生影响的平台,可以说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贾葭表示,《大家》更是一个“现在进行时”和“将来完成进行时”的平台,将会有更多的年轻写作者在这里成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