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乡土作家的乡土情愫(戴仁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8日16:21 来源:文学报 戴仁毅
  

  凌耕是青浦本土出身的一位在海上文坛颇有影响的作家,尤其是他的文史散文,自成一家。由于他长期在区政协担任文史工作,因而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到青浦的历史文化以及青浦的旧闻轶事。这片由崧泽文化延续至今的土地承载六千年的璀璨与沉重,经历了一场场沧海桑田,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往事,也磨砺出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文人俊才。要了解青浦的人文历史,虽然可翻阅县志档案,但常常不能如愿以偿。县志里记载的大多是条目式的干巴巴的文字,且简洁,缺少的是有血有肉,形象生动。而凌耕最近出版的《青溪拾珍》的文史散文不仅弥补了县志的不足,并且进一步发掘了险些被湮没的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就像漫步在璀璨丰富的历史长廊里,让读者可以从容不迫地散步浏览,从中细细咀嚼水乡的历史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第三辑《乡彦俊杰》一组人物散文,作者不仅写了“江南独沈郎”的青浦末科秀才、诗人沈瘦东,南社诗人王大觉、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当着牧师而参加共产党的董健吾等近代现代名人的身世与业绩,还特别撰写了出生在青浦的当代历史学家金冲及,世界级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吴文俊,还回忆起出生青浦重固,原《上海文学》杂志主编、文学评论家周介人等。

  说起缘何赴京采访吴文俊也有起因。那是2008年春,家住闵行区的顾永耕先生写给青浦区政协一封信,信中说到世界级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吴文俊是青浦朱家角人,这是青浦人民的荣耀,但他奇怪的是几次到朱家角游览都未见有关吴文俊的点滴介绍。时任区政协主席张布尔找到作者,说有一封信让他看一下。凌耕觉得这封人民来信不寻常,于是,他先和顾先生进行了联系,确认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后,接着又直接与吴文俊通了电话,才得知一代数学大师从小就生活在青浦朱家角。汇报领导后,凌耕又拨通了北京的电话,告诉吴先生,家乡人民将去北京看望他。2008年6月,作者随区委副书记、区政协主席一起前往北京中关村拜访并采访了吴文俊。回来后,作者经过整理、酝酿,写出了题为《数学奇才吴文俊》 的人物纪事散文,并在青浦《湖畔》季刊发表。

  作为一名作家,凌耕没有忘记自己在写作上的成长历程。在《一介文人周介人》这篇回忆散文里,作者以亲身经历叙述了他与周介人结识的情缘,不无流露出崇敬与惋惜。周介人是青浦重固人,作为一名著名文学评论家、《上海文学》杂志主编,除了他人格的影响力,他给予业余作者的支持和帮助是多方面的。凌耕回忆起出版第一本散文集 《青杏小集》 时请周介人作序的情景:“九七年初,我将自己多年的散文结集出版,请周介人作序。那时他其实已患病在身,但他一直拖着病躯坚持着工作,很忙很累的感叹在电话里传过来。大约因为是家乡的作者请他作序,他还是一口应允下来。”过了一段时间,周介人把写好的序用信函寄给了凌耕,他在序里写道“我和凌耕是同乡……一代又一代的青浦子弟,其实在走着大同小异的路,似乎是远走高飞了,似乎是学有所成了,但最后挥洒不去的,还是当年留在秧间上的梦。”周介人在序言中肯定了作者写故乡的事、故乡的人,并写道:“在凌耕的这本散文集中使我感到亲切的是他回忆故乡人事的那些篇章。他记叙了一些平凡人的平凡的人生,让读者看到,即使在那些最平凡的人生里,也总是有着执着的追求。”收到序文一年后,1998年8月30日,周介人就因病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了,年仅56岁。作者不由唏嘘叹息,感慨万端:“天有漏缺,英年早逝,让人顿生一种宿命的无言!”作者又回忆起周介人与茹志鹃曾一起到青浦为杂志生存奔波忙碌的情景,在陪同两位著名作家游览上海五大古园之一的曲水园时,当话题说及家乡的人文历史和乡土风情,周介人是那么熟稔,那天心情好,他说的话也特别幽默风趣。从交谈中,凌耕才了解到周介人对文学事业的执着,以及他的文学主张:“对强者关怀他们的灵魂,对弱者关怀他们的生存。”从这篇回忆散文里,读者和作家也会加深对这位令人尊敬的名编的印象。

  关注故乡的人文遗存,拾起散落在故乡的珍珠,这就是凌耕笔耕的目标与追求,也可以说,这也是这位乡土作家的“文学一生”对乡土的情愫。已不仅仅是反思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