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中国好人何其多(韩小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5日13:38 来源:光明日报 韩小蕙 (北京)

  街头巷尾。寰宇国中。当人们议论起眼下的社会风气,似乎都会喟叹一声,用上“世风日下”的字眼——确然,也许是资讯发达的缘故,我们总时不时地就能听到一些令人发指的个案,比如造假;比如给粮食蔬菜施剧毒农药;比如见死不救,见倒不扶;比如干群关系对立,医患矛盾紧张,警民心理对峙,师生缺乏信任……一时间,中国人困惑了:我们民族几千年诚实守信、敬老爱幼的优秀传统哪里去了?我们民族众多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好人哪里去了?

  中华好人难道真的越来越稀少了?

  中国好事难道真的少有人肯做了?

  不然!且请将你的眼光穿越中华大地,落在江苏省沛县那片热土上——

  汉高祖刘邦故里沛县,近年喊出了“好人沛县”的口号。走在沛县的县城乡村,到处皆可看到“好人×××”的大幅彩照,皆可看到“好人光荣榜”的好人群像,皆可看到好人好事的宣传栏窗,皆可看到家家户户争夸好人,争做好人的热气腾腾的景象……

  这一切,或可说是源于82岁的张凤英奶奶被评为“中华好人”的那一刻:从60多岁到80多岁的20多年间,她独自赡养老婆婆,一直侍伺老人到106岁上安然离开人世。沛县领导人敏感地抓住了这个典型,在全县掀起了“做好人,当好官”的大规模群众活动。政府班子,机关单位,挂出了“诚信+孝道+善举=好人”的口号,使老百姓都能听得懂、易学到做到;医院学校,服务窗口,推行了敬业公仆与做好事、当好官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待百姓如亲人;田间地头,村镇家庭,实行了定期民主推荐好人、表扬与奖励相结合的制度,让好人不受委屈,能得好报……

  几年间,沛县涌现出的好人越来越多,争做好事的社会风气蔚然灿然:大街上,一人摔倒了,众人皆来扶;医院里,医生和蔼可亲,病人自觉维护医疗秩序;服务窗口,办事员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雪中送炭;光荣院、养老院、助残院里,服务人员不辞辛劳,像儿女和兄弟姐妹一样照顾着鳏寡孤独,使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活得有尊严;学校、幼儿园里,老师掏心窝子地教,学生如饥似渴地学……由此,人们脸上的笑容明显增加了,幸福感明显增强了,社会正能量明显上升了,连犯罪率也大幅度下降了,带动起全县各项工作蒸蒸日上,似乎连天空也蔚蓝了许多!

  说起这些,沛县县委书记冯兴振欣慰极了。他说,过去沛县也不是这样天清地明的,那时也是社会风气不正,道德水准滑坡,人们的心里像长了草,吵架、贪腐、犯罪时有发生,似乎到处都乱糟糟的。正是有感于此,县委才抓住张凤英奶奶的典型,试着在全县展开了“沛县好人”活动,谁知,竟取得了一连串大大超出我们预想的成效……

  好哇,让我们由衷地为沛县的成功喝彩。其实,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来说,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其优秀正能量的部分,一直占据着人民传统意识的绝对主潮。比如“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友爱邻里,奉献社会”等一系列优秀理念,从小就通过《三字经》、《幼学琼林》等灌输给了我们的孩子。因而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好与坏,清与浊,正与邪,忠与奸,凡事万物,都是有着十分清楚的是非标准的。也正是这些根植于老百姓心底深处的道德观念,维系着我们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前进与进步。

  中国老百姓常爱说一句话:“正风正气树立不起来,歪风邪气就会增长。”反之亦然,在一个处处堂堂正气的社会环境中,毒草和霉菌也就无滋生的土壤。曙光应该就在这里——你把千百万人民心中的真善美激发出来,给予诗歌、给予散文、给予赞美,再给予扶助、给予保护、给予彰扬,让社会正能量始终处于挺胸抬头、扬眉吐气、光华四射的引领位置上,则榜样的力量无穷;则诚信、孝道、清正、廉洁、宽容、正直、善良、勇敢、自尊、友爱等民族优秀传统纷纷来归;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理想不难实现;则助人好事风起云涌;则中华好人浩浩荡荡;则平等、博爱、公平、正义、惠风和畅、政通人和的安宁盛世不远矣!

  人生一世,常苦其短,谁不愿在这有限的生命里做个人人敬重、人人爱戴的好人呢?中国老百姓中深蕴着好人情结,神州大地上深蕴着好人土壤,问题是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人人挺身而出,践行和推进“好人文化”,而不要老是停留在叹气和指责中不思进取。风可以把蜡烛吹灭,也可以把篝火吹旺,“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语),积极进取乃人类前行的永远宝典。

  (作者为本报领衔编辑、《光明文化周末·文荟》统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