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宜居之城万事兴(阎晶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2日10:48 来源:天津日报 阎晶明

  江南小城宜兴,对我而言不过是众多“他乡”中的一座小城而已。但要说起和它的缘分,那也真值得写上一笔。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宜兴是一座让人听了向往、见了忘返,说起来仿佛谁都可以如数家珍的地方。人杰地灵,文脉悠久,大家涌现,物阜民丰——形容一个地方如何之好的词用在宜兴,大概都贴合,都不过分吧。

  说起宜兴,我第一次见它是在28年前的1985年,历史算得上“悠久”。那时我还只是一名学生而已。记得是研究生二年级吧,居然可以享受“访学”的待遇,我们几个穷书生从西安跑到浙江湖州,不记得为什么,自己是独自去了宜兴,参观了著名的宜兴三洞,那算得上是本人头一回出门远行,而且是标准的背包旅行。宜兴的溶洞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尽管是开放初期,旅游还没有成风,但人流足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而且还去了一个叫丁蜀镇的地方,当时并不知道它的历史,满街的紫砂陶瓷让人眼花缭乱。因为既不懂紫砂,又不懂历史,更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买了两件纪念品,是一对陶瓷做成的狮子。现在想来,其实那并非宜兴的典型艺术品,因为不是紫砂而是上了釉的陶瓷而已。价格记得清楚,一件八角钱,一对儿一块六。我将这两件宝物从宜兴背到绍兴,到上海,到北京,到山西老家。至今还摆在父母的家里呢。物美价廉,我这一对狮子,可以算名副其实了吧。

  从那以后,宜兴就成了记忆中的一座美丽小城。但此后的若干年,再无缘前往。而此后的多少年里,宜兴的名声越来越见涨,或者说,我才逐渐知道宜兴是多么了不起的地方。“紫砂壶”本是实用器物,在宜兴,它不但是艺术品,而且是孕育艺术大师的领域。古有“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今有一把壶、一只杯随行就市攀升至天价。待到我也想把从前的一对“狮子”变成一把壶时,却只能徒有望壶兴叹的份儿了。然而尽管不能拥有,却仍可心向往之。因为结识宜兴作家徐风的缘故,我与宜兴就有了续缘的机会。这缘,不是从拍卖市场上续的,而是从纸上。作为不遗余力弘扬宜兴文化特别是紫砂文化的作家,徐风是一位有广阔视野却始终执著于挖掘、描写、宣扬家乡文化的“乡贤”文人。“乡贤”,就是眼中只有自己的家乡,“乡贤”愿意自觉承担起家乡文化的守护者、宣讲者、辩护者的角色。徐风把自己的写作领域固守在宜兴紫砂文化的弘扬上面,他的《花非花》是讲述紫砂大师蒋蓉的传记文学作品。我在宜兴的紫砂博物馆里,透过陈列室的玻璃欣赏到她的作品,“十件套”的“水果”组合,标价逾千万之巨。但我更从徐风的著作里,读到一个艺术大家的风范,她在艺术上的不懈追求,在利益上的淡泊。也许这正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某种现实,曾经大师们以淡然的态度创作出来的艺术精品,今天却成了趋之若鹜的“宝物”。无价的艺术品正以标价的高低被直接“评价”。但不管怎么说,徐风用他的文字让我们领略了宜兴紫砂的深广魅力,而且成了一种双重享受。

  也是因了这位宜兴文友的原因,我在北京参加过宜兴紫砂大师的作品展览。对紫砂逐渐进入庙堂,进而成为收藏界翘楚的惊人速度有了深刻印象。去年夏天,我有机会再次前往宜兴参观。这时的宜兴已经摇身大变。经济上,它已是中国县级城市里排名前十前五的强市,仿佛如一个神话,由一个乡间女子变成一个声名显赫的“公主”。用以佐证的数字用不着我来罗列,但它富可敌省已是不争的事实。宜兴的城市面貌令人心怡,宜居,是同行朋友们的共同感受。宜兴所拥有的文化优势更是一般的城市难以企及。一代又一代紫砂大师就不必说了,这里是徐悲鸿、尹瘦石、吴冠中等美术大家的故乡,是培养、走出数十位科学家、两院院士的土地。文化名城,如果没有文化名人来支撑,其灵动性、传播力就只能是单向度的。宜兴,是一座由艺术大师、科学名家、艺术产品、人文胜迹、自然景观融合而成的城市。在今日中国,这样的城市,除了宜兴,或可以与之比肩者,还有哪里呢?

  5月的宜兴,气候宜人。为了扩大以紫砂文化为标志的宜兴文化,宜兴正在自觉地、有步骤地展开宣传“攻势”。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经济强势,文化优势,文化与经济的有效强强结合,正在为宜兴铺出一条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作为有幸第三次前来的参观者,一个与之有着值得窃喜的缘分的过客,衷心祝愿它能按照自己的规划与目标一路前行。当然,作为一个更以所谓“文化视角”看待周围世界的人,也同样希望它能够回望自己悠久的历史,更加珍视自己的“非物质”资源,从容描绘自己更加长久的未来,朝着更加宜居的目标发展,让万事都能兴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