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触?不触?这是个问题(金仁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2日10:04 来源:解放日报 金仁顺

  金仁顺(70后作家。曾编剧电影《绿茶》、《时尚先生》,另有作品《妈妈的酱汤馆》被改编电视剧)

  小说触电,不是坏事。

  二三流的小说,最易改编。因为本身写得不差,又留有一部分瑕疵和空间,遇上个优秀的编剧,不拘一格,大展拳脚,说不定就打通了奇经八脉,在原作基础上拓展了篇幅,完善了故事,生动了人物,变成了一流的影视作品;拍坏的可能性当然更大,但这个“拍坏”,有可能让读者因为不满足而回头去读原著,形成“反哺”效应。

  一流的小说被改编成一流的影视作品,可能性几乎为零。凡是“一流”,本身都占尽了其领域里的天时地利人和,风调雨顺,添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万变不如不变;编剧未先粉墨,先怯了场,纵使最后完成了改编,作品也大致说得过去,到底意难平。

  小说家触电还是不触电,这是个问题。

  小说家先入为主,总认为自己才是最适合完善自己作品的人。其实未必。术业有专攻,正如剧本与小说要分门别类,编剧有自己的路数和手段,编剧大刀阔斧的二度创作,有时候会带来意外惊喜(虽然,好编剧比好小说家更加稀缺)。小说家自己改编的作品,未必差,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小说家触电,最重要的吸引力在经济上。没有哪个优秀小说家会拿影视作品当回事儿,小说才是正宗。但钱是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在当前的稿酬体制下,靠写小说生存,只怕要“饿死”;即使饿不死,支撑一个家庭的开支,也是力有不逮吧?也有一些人靠写小说能活得不错,但写出经典作品的作家毕竟是少之又少,还须加上超级好运的庇佑;另外那些赚了钱的小说,是不是小说,以及那些所谓的小说家是什么样的小说家,都是问题。

  小说家要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写小说写得好的人,在很多其他方面,都是不灵光的。福克纳就是一个例子。他为家庭财务所困,多年在好莱坞打工,身心俱疲,酗酒、乱性、家暴。小说家注定是富不了的,但从一而终,也坏不到哪儿去。真想要致富,也未必要触电,倒不如找个跟文学不搭界的领域,井水不犯河水,解决生计问题的同时,体验了生活,同时也兼顾了作品的纯净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