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网络文学“打榜”之我见(许苗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28日08:57 来源:中国作家网 许苗苗

 

 

 

  在文学网站中,网站推介排行榜往往是网民阅读的重要参考。排行榜通常以点击量、好评率为依据,被认为是能够客观反映读者喜好的。然而,近期却有媒体曝光网络文学“打榜”内幕,原来,这看似反映读者选择的数据背后却埋伏着市场运作:一些写手花钱订阅自己的作品,并频繁“送花、打赏”以赢得眼球,更有甚者还请营销公司雇佣“水军”,大肆制造人气。这无疑是违背“排行榜”初衷、误导读者的作弊行为,也遭到了来自各方的口诛笔伐。然而,这一现象是不是仅有负面效果?我认为也不尽然。

  首先,稍对中国“网络文学”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意识到:当前已不应将这一概念与“文学”混同了。与其说它是一个文学现象,不如说它是一个互联网上超长篇通俗小说衍生的网络文化产品,虽包含“文学”二字,但与市场的关系却更紧密。其作品推广、创作、盈利模式等完全遵循文化产业思路。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不在于对“文学”领域的贡献或思想、艺术、审美层面的拓展,而在于它与出版界、影视剧联动后创造出的热点效应和经济收益。这也正是“网络文学”在诸多新媒体概念纷纷倒下时能够存活并保持旺盛发展态势的成功秘诀。

  在产业化的网络文学界中,作品赚不赚钱,能否成为畅销书、热卖剧,是决定网站重视程度及其生死存亡的首要依据。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评价标准脱钩,借用打榜方式推广无可厚非。

  说到媒体“排行榜”,想必大多数人最先接触到的是流行歌曲榜。歌手推出的新专辑里必然会有一两首“主打歌”,说的就是打榜。歌曲播出的频率、知名度与唱片公司宣传造势的投入和力度极大相关,投入财力、物力“拉粉”、“投票”也已成公开行动。人们对娱乐界这类事已司空见惯,那么,对于网络写手动用经济力量打榜造势,提升自己和作品知名度的市场行为,又何必动辄上升到道德层面,予以过度苛责呢?

  至于打榜本身,确实可能将一些质量普通的作品提升到不相称的名次上,造成“名不副实”的结果。但是,排行榜信誉度的降低最终会损害到什么人的利益,又会给什么人带来好处呢?

  就目前文学网站的盈利模式来看,能带来最多收益的往往是那些已经成名的作者。为保持这些作者的品牌,扩大其号召力,最大程度发掘其经济效益,网站往往在政策上对明星作者有所倾斜:不仅体现在较高的版税,也体现在积极推广、组织公关活动、增加曝光率等方面。网站首页的醒目位置往往用来宣传某知名写手的最近更新或签约动向,以吸引读者的点击。而对于那些收益潜力尚不明朗的新人来说,推介机会就少得多,要被网民从浩如烟海的作品里挑选出来阅读甚至付费更是困难。如果能够登上排行榜,就意味着获得了优先阅读的权利。就像影视明星和龙套一样,只有混到“脸熟”,才可能吸引聚光灯,“打榜”就是花钱“捧角”。

  由于网络文学创作领域普遍存在的商业化倾向,网络作品受制于热门类型,几种网民热捧的小说类型最为网站看好,也成为新作者自发摹仿的对象以及网站培训新人的标准。这造成网络作品严重的同质化。受利益驱动,文学网站往往乐于重复成功模式而非挑战新鲜话题,只有跟随并迎合市场趣味的作品才会受推崇,因此网站推荐语常见“又一穿越力作”或“玄幻类新人”等说法,意在以类型带作品快速吸引读者。而那些在主流模式之外进行的探索,却常常会由于市场前景不明而不受重视,湮没在海量标题中。阅读的人少了,作者的兴趣也随之消减,最后变成无法终结的“太监”文。在这种天然不公平的竞争环境里,新作者“打榜”也有情可原。因此,“打榜”其实是无名新人对抗网站偏袒知名作者的一种手段,虽然不甚光彩,却有一定的意义。

  的确,“打榜”危害到了某些人的利益。排行榜衍生出了拉票打榜,既然互联网票选有漏洞,就存在作弊的可能。因此,打榜行为的出现也有助于敦促文学网站反思排行榜制度,进一步规范自身机制,积极开发更加透明可靠的评价标准。如果文学网站姑息虚假名次,其声誉也必然随之下降,甚至导致付费读者流失。

  长远看,“打榜”对网络文学的负面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网络文学作为一个历史不长的复合概念,其内涵尚处于不断发展中,但不能就此说当前网络文学是文学的新阶段或新形式,也不能将它视作文学在网络时代的惟一可能。它只是各文学网站的“产品”,产量虽大内容却单一,本质上还没有跨越出通俗文学的领域。因此,个别网站遭遇的打榜行为不仅与整体文学进程无关,甚至对网络文学本身的发展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当初,自发创作的网络文学由于受到网友喜爱、转贴、传播而兴起,写作和阅读都源于兴趣,“无功利性”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如今,产业化的网络文学与概念形成时最大的差别就是无功利性的缺失。网络作品质量良莠不齐,推广渠道各显神通,但读者的品位无疑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提高。他们不满足于简单阅读,乐于发表评论和意见,哪怕是以简单的“赞”或 “BS”表明态度。“打榜”目的是争取点击,它如果为好作品提供进入读者视野的便利性,为新作者提供突破网站偏狭政策的捷径,就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果质量不过关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上榜,读者也必然不会沉默,不仅可以对作品“扔臭鸡蛋”,还能在讨论区留言或在圈子里议论。如此形成网络文学自身优胜劣汰的机制,读者的甄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也随之提高。

  喻国明曾以“无影灯”来比喻网络环境,认为互联网上有无数人提供资讯和意见。海量信息相互参照,使真相脱颖而出,谎言无所遁形。在“无影灯”下,网络文学读者也不可能长久受到蒙蔽。“打榜”暴露了当前网络文学发表、推广过程的漏洞,其结果将是网络文学的自我净化以及文章质量、反馈制度新的提升和超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