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不屈 不懈 不贪——忆著名作家李德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25日10:29 来源:湖北日报 张月斌

  李德复因病去世快一年了。

  他一生写下了5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集及电影、电视剧本20余部。有些被译成日、英、俄等外国语言。有的作品在全国获奖。李德复的确算得上是一位多产的、高效的、成绩斐然的作家。而且,李德复在坚持创作的同时,还是几个公司的董事长,几个杂志、报纸的社长、总编。这些企业都非常成功。这种“创作、实业双丰收”的现象,在全国文学圈内还是不多见的。

  而最令人折服的,还是“李德复精神”。

  李德复直到离开这个世界,给人的印象都是一个百折不挠,充满活力,只求奋斗和贡献,不求索取,对物质享受从无过高奢望的人。他在79岁生日那天提前过80岁生日,一帮文友为其祝贺80大寿。我写了一幅立轴送他:“李德复精神:不屈、不懈、不贪。”我觉得,这就是李德复的个性特色和人格魅力,是他的价值观、人生观。

  认识李德复时我还是一个不满20岁的知识青年,李德复去世时我已是一个快要退休的人了。“李德复精神”影响了我这一辈子。很长一段时间,我和李德复都住在水果湖,有见面时间。每当我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情绪低落时,都约德复去东湖散步。我们会沿着寂静的湖滨小路漫无目的地走下去。德复总是以他那特有的阅历和感悟为我开导,为我打气。德复善辩,谈吐极具鼓动性。往住使我的情绪“阴天转晴”。东湖的小路,留下我俩多少足迹,德复多少次帮我迈过了人生之坎啊!

  除了才气、天赋之外,李德复最可贵的是他有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从不懈怠、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有些人写作多是凭兴趣,一曝十寒。甚至“宜文则文,宜官则官”,自然难有大的成就。而李德复则更多的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写作,一步一步往前走,从不为自已留后路。一年360日,他不放过任何一天。平时写,节假日也写;身体状况好时写,卧病在床时也写;顺境写,逆境也写;心境好时写,心境不好时也写。1974年,李德复和另一位作家卫士洪在丹江水利枢纽工程指挥部写一部长篇小说。我在指挥部搞宣传,领导让我联系李德复。当时正是“文革”后期,工程快要结束了,但工程结束后我们到哪里去啊?整个指挥部笼罩在一种极不安定的气氛中。李德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每天晚上大家围坐在“地炉子”旁烤火,东拉西扯,挨过那漫长的冬夜。而李德复却拥坐在自已的棉被里全神贯注地写作。有时我一觉醒来发现他还在写。在当时那种政治气氛下,李德复这种基本看不到希望的奋斗,真是需要一种超出常人的毅力和意志啊。李德复在晚年,哪怕一天只能写几百字,他也不放弃。他临去世的前几个月,住院“放疗”带来的痛苦使他无法吃饭无法喝水,甚至无法正常地躺在病床上。但我每次去病房探望,都见他在病床上坚持着向秘书口授文章。他曾几次因“视网膜脱落”和骨折,手术住院。我都看见他忍着病痛,用口授的方法,让人替他记录出一篇篇文章。他的英语是70岁以后学的,我曾为他“泼过冷水”。但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再一次取得可观效果:他不仅可以看英文资料,用英文写日记,到国外讲学还能用英语与人会话。很多人认为他接受能力强。其实,德复的成功主要还是他有超出常人的毅力。

  李德复是一个对物质享受从无贪欲的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对于德复这样一个功成名就的作家,一个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家,一个完全可以坐享清福的老人,这一点尤为难得。德复不嗜烟酒,不善交际,生活简单。有时在他家遇上吃饭时间,我们都不主张出去“上馆子”,认为太麻烦。他会亲自下厨为你做一碗“葱花面”。开水煮面,碗里放一点油盐、酱油、醋、葱花、胡椒,然后把面条捞到碗里,一拌,顿时香气扑鼻,一顿饭只花几分钟时间,经济实惠,不影响交谈。逢年过节,李德复也会感谢一下那些帮助过他企业的朋友,但礼品仅限于送一本畅销书之类,真正的君子之交。

  德复也有不足。比如:待人过于直率,处事不善迂回,性子急,脾气大。我个人还觉得,他的文学作品,文字还少了那么一点韵味。他到晚年尽管写诗热情很高,但我以为,在他的“十八般武艺”中,诗不是他的强项。这些,德复健在时我曾向他当面进言。今日重提,不知德复在九泉之下赞同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