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中国文人应有担当精神(袁跃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21日10:04 来源:河北日报 袁跃兴

 

    6月10日《扬子晚报》刊载《易中天:文人不是“荣誉称号”,相比士人只有姿态》一文,谈到易中天新作《斯文》,书中易中天围绕“文人”一词的诞生,展开议论。他认为,把作家、学者、媒体人、知识分子等等,都简称或统称为“文人”,实在很扯淡,也很糊涂。易中天指出,文人从来就不是“荣誉称号”,文人作为“类型”,有特定的含义,并不等于“文字工作者”。这或可作为一说,但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多见的还是把作家、学者、知识分子等,称作是文人或文化人。

    易中天进一步分析了文人的文化气质、人格特质、道德行为、信仰操守方面的缺陷和问题。易中天说:传统文人之气是酸气,酸是文人特有的味道。为何?因为献媚邀宠,争风吃醋,患得患失。许多文人最想的是名扬天下,最怕的是失宠落单,因此他们没有担当,只有担待,担当是自觉的,担待则是无奈的。这些文人只有姿态,没有立场;只讲表情,不讲实情。易中天感到有趣的是,“不少自命清高的(人),摄像机前一站,就自动变成文人。文人传统就像某种气息,弥漫于空间,渗透于骨血,其中奥秘值得深思”。不能否认,易中天对文人的批评,无论古今都能找出很多事实论证。尤其今日,“文人缺乏担当”,“只有姿态”,“没有立场”,喜欢空谈,没有行动,易中天对文人的批评,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近日,时代周报上的《知识分子擅长愿望与姿态,但拙于行动》报道说:著名作家韩少功推出长篇小说《日夜书》。《日夜书》是一部描写知青一代人群像的小说,从他们知青年代一直写到现在,但重点还是这代人在当下的命运,并对知识分子思想脉络进行了梳理,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了存在于知识分子身上的一些问题。

    在小说中,韩少功写了马涛的热情与顽强的难能可贵,但他的自恋、偏执、空谈不实等确实构成了他自己最大的障碍,也折射出某些社会病相和时代流习的深度制约。他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常见的问题人物之一,悲剧性的英雄之一。但问题显然不止这一个。小说还写了姚大甲的嘻哈玩世,小安子的幻想症,郭又军的世俗沉沦……这是不是也都值得反思?知识分子的身上经常流着小资血脉。小资擅长愿望与姿态,具有极大的文化能量,但拙于行动,拙于持久的、繁琐的、摸爬滚打和精雕细刻的务实性建设。发展中国家的小资被更多的焦虑所挤压,更多一些文化和精神的贫血症,因此更应该多一些自我反思。

    看来,擅长愿望与姿态,拙于行动,没有担当,可说是文人身上的主要毛病。对于易中天来说,作为文人,他深知文人这种行为上的缺陷,他不仅批文人这种“拙于行动,没有担当”,更是身体力行去改变文人的这种思想和行为的反差。

    这几年,易中天对文化现象、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不只进行思考,而且把思考化作行动,他说这是每个人应具有的权利、责任和常识。所以,易中天关心的不只是“学术”,还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良知上,对各种社会问题畅所欲言,他关注矿难、城管、拆迁、酒驾、中国教育与中国足球,也评论媒体,这一切表明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的关注。这给大家许多启示,作为一个文人、一名知识分子,在当今的社会和时代,应该具有怎样的文化人格模式,社会行为模式,应该怎样发挥作为一个文人、一个知识分子在时代生活中的作用。

    记得作家梁晓声也曾这样说:作家不能只摆平了书桌写小说。他强调的也是作为文人的社会义务和责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一个文人,需要对社会事务的关心,对现实生活的广泛介入,他的思想的兴奋点,精神生活的指向,应该越来越具有社会意识、现实意识,对待现实中的许多问题,比如社会的矛盾,时代的困惑,精神的危机,不能回避。他不能游离于这个时代的生活之外,他必须具有对社会义务和责任的担当意识,更应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他的态度和主张,把自我融入到国家民族的命运之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