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推荐中国好文章(黄亚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19日10:26 来源:天津日报 黄亚洲

  倾接光明日报出版社编辑来函,为编一册名为《中国好文章》的书籍,要求部分作家各推荐一篇值得一读的古今文章,且注明点评文字不要超过六百字。

  今古佳文多矣,推荐哪位的文字好呢,作为诗人本来想推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念就摇头摆尾的过瘾,感觉中国文字真是精妙,后来想一想,觉得还是推荐林语堂先生的《中国人的国民性》似乎更带现实意义,于是,一边喝着新上的龙井,一边写了以下的点评语:

  林语堂总结中国人的国民性,点出了忍耐性、散漫性与老滑性这样三个特点,虽说这是他早在一九二五年的总结,但在我看来,他的论断不仅准确,可能还得管一百年甚至数百年。国民性格的改造不是那么容易的,但也是绝对可以改造的,只要天时与地理出现一个大的改观,然后再延续几代人,林先生所说的“三性”就会显得模糊不清,我对此乐观。

  也可以倒过来说明,中国人的国民性之所以有林先生所说的“三性”,是中国几千年的天时与地理互相作用的历史产物,也就是说,这个国家存在着一个模具,这个精准的模具就是不曾中断的传统文化专制主义。它的牢牢的包扎带是长江和黄河。

  就拿“三性”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散漫性来说,也是奴才自我脱逃的一种方式。陶渊明悠然采菊的东篱下,与严子陵在我家乡富春江手持的钓鱼竿,其实都是对于封建专制主义的一种彬彬有礼的避让。他们的内心都是一种恐惧,当然还有愤慨。

  因此,所谓的忍耐性、散漫性与老滑性,便是奴性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像道家的“一气化三清”。林先生点明的奴性,与他的同时代人鲁迅解剖国民性时所点出的虚伪、愚昧、迷信、麻木,异曲同工。我甚至觉得林语堂先生的表达可能更为平和与周全,这也就是我今天要力荐他这篇散文的目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再没有比让国民清晰地认识自己性格更重要的事情了。一个民族未来的指望全在于自醒,如果这个民族还希望很有意义并且很有尊严地存在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话。

  现在,有人把忍耐性归结为质朴与务实,把散漫性与老滑性升华成“诗化人生”,借以阐述中国人的国民性也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带有“先进文化”色彩的东西,具有一种温文敦厚的魅力与号召力,我认为这种说法一多半是自欺欺人,不客气地说,也是“老滑性”与时俱进的体现。

  一点字数,比规定的六百超出了一两百,电话打去,对方恩准,于是省得我再行删节,很是感谢编辑宽宏。但是编辑提醒,根据规定,必须还要挑出文章中的三处,作具体点评,字数不作限制。黄老师您没有三处点评不行,我发来的样张您到底看了没有?

  那就再挑文章里的段落吧,好在林语堂是字字珠玑的人,谁叫他获得过三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呢。

  挑出的第一段是:“中国有五千年连绵的历史,这五千年中多少国度相继兴亡,而他仍存在;这五千年中,他经过多少的旱灾水患,外敌的侵凌,兵匪的蹂躏,还有更可怕的文明的病毒,假使在于神经较敏锐的异族,或者早已灭亡,而中国今日仍存在,这不能不使我们赞叹的。这种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对这一段,我作如下点评:僵而不死,其实是可悲叹之事。以能不断同化别人而自得,也是可悲叹之事。其实死过多回了,脑后的猪尾巴就是坟头上的草。

  挑出第二段是:“所以中国人有句话,叫做,吃面的可以做皇帝,而吃米的不能做皇帝。”

  对这一段,我的点评便有点狂妄了,我说:就这层意思作者说得绝对了一些。我们浙江出的委员长就是吃米的,说话发音也从来不卷舌头。问题不是面和米的区别,是体制的区别。

  挑出第三段是:“所以要中国人民变散漫为团结,化消极为积极,必先改此明哲保身的态度,而要改明哲保身的态度,非几句空言所能济事,必改造使人不得不明哲保身的社会环境,就是给中国人民以公道法律的保障,使人人在法律范围之内,可以各开其口,各做其事,各展其才,各行其志。不但扫雪,并且管霜。”

  关于这一段,我的点评是:敢于管霜是可以做到的,只要管霜者一旦开始管霜就受着社会的赞誉而不是打压,就行了。这就需要氛围,而氛围的根须是体制。作者“给中国人民以公道法律的保障”的药方至今看仍很贴切,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把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里”的道理一样。使人着急的是,作者开出药方已经快一百年了,今天的人们还在到处抓药,甚至有的药草还没有种。

  这三段点评完了,再发往北京,编辑来电邮说:格式对了,谢谢黄老师。

  林语堂夕阳红的时节曾对自己早年那种犀利昂扬的笔锋有所反思,对长寿不死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些许正面的评价,但是对于上述国民性格的分析,并不作实质性的退让,他的这种“不宽恕”作派,也与鲁迅相似。

  鲁迅去世前是这么说的:“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有真知灼见的人,骨头都是这么邦邦的,像鼓槌,虽说有的人表面特别温文尔雅,笑颜常开,随和之极,譬如林语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