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军人精神向度的凸显与拓展——作家刘春光及其创作(王振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03日10:17 来源:解放军报 王振江

  既善良悲悯又豪迈大气,真诚质朴又书卷气十足,是军旅作家刘春光给人的第一印象。细读他的作品,大多洋溢着一种严谨、醇厚、洒脱的品格,激荡着军人所独有的非凡气势和英雄情怀,与他的个性气质很吻合。

  “写作,或是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不仅仅是自我表达。它是一种交流。”(美国作家雷蒙·卡佛)刘春光的创作始终以温情的视角,时刻关注军营中那些最普通的一群“士兵兄弟”或是社会“小人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心灵的锤炼与成长,使读者从中汲取向善向上的力量,去思考和面对各自曲折或平凡的人生。

  刘春光创作的可贵之处是对军人精神向度的凸显和拓展,使得他笔下的人物闪耀着一种不寻常的色泽,作品因此具有了撼人心魄的力量。他的长篇小说《那时满地霜红》中的主人公阳天来,一个即将步入军官行列的战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险些让他丧命,被阻挡在梦想世界之外。生命如此脆弱,但生命又是如此强大,强大到纵使千难万阻也要一路向前绝不屈服。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困境,阳天来以军人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意志艰难抗争,并一步步走向成功。作品的主题也得以提炼和升华:生命的价值就在改造和改变的奋斗中。他与女作家张子影合作的报告文学《三日长过百年》浓墨重彩地描绘了“5·12”汶川大地震灾难降临之时,5万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就地、就近、就便展开救援,用生命、鲜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之歌。作品处处展现军人的使命与担当、牺牲与奉献,是一部温暖人心的报告文学;作品中对救灾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的爱情描写,也十分纯净动人,读后油然而生一种敬重和诚挚的感激之情。

  新时期以来,多少作家“各领风骚三五年”后就销声匿迹;惟有那些高扬理想风帆和精神旗帜的作品,方才大浪淘沙历久弥新。正如评论家董学文所说:“文学的精神向度构成了文学价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认为文学的本质不在于华美的语言或复杂的结构技巧,而在于是否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传达了一种精神和力量。刘春光在一次访谈中谈到自己的创作初衷,主要是“为流逝的岁月唱一首悲壮的军歌,为曾经的奋斗塑一座心灵的丰碑,为今天的幸福添几分不朽的豪情。”这三句话十分准确地概括了他对文学精神向度的坚守与不懈追求。不同于一般类型化的军旅题材小说,在刘春光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成都老鬼》中,作者把军人的特殊性放置在宽阔的社会背景之下和原生态的日常生活之中,不断拷问,不断摔打,拓展了军人精神向度的内涵。作品从主人公许猛子退伍那一刻开始叙述,只在闪回中交叉点点滴滴的军营生活,讲述了他回到农村继而走向城市,靠自己的机智、勇敢、不屈不挠以及正义感,改变了自己和儿女命运的故事。它是一部励志之作。小说鲜明生动地展示了许猛子一系列精彩的人生片段,形象描绘了当代退伍军人的精神风貌,真实触摸了他不为人知的心灵故事,告诉读者只要脚踏实地,不改本色,终究可以获得令人尊敬的人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当兵那天起,每个人就怀揣着梦想。也许他们中有人能成为将军,但大多数人中途脱下了军装。纵然如此,只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就有了一腔不变的军人情怀。军旅作家兰草撰文这样点评许猛子兼具农家男儿和行伍军人角色的性格逻辑和精神价值:“当了8年兵,立了两次三等功,这作为他人生的闪光点,每时每刻他都不会忘记,他作为中国军人形象的表达,给更多人树起一个标杆,将作品励志的力量延伸出来,激励更多的人。”

  铁凝曾说过“文学是灯”,意思是说文学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烛照人前行的力量。近些年来,军旅作家刘春光以中篇小说《等待太阳》、短篇小说《初三初四娥眉月》、纪实文学《南方,一个士兵的童话》等厚重的文学创作,以对军人精神向度的不断凸显和拓展,以及对社会现实生活广阔的反映和着力刻画,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功能。我们有理由相信,像刘春光这样有崇高创作追求,又能静下心来在文学根部深耕细作的人,一定会拥有不断收获的喜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