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批评家关注沈浩波诗歌的“蜕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24日09:07 来源:中国作家网 行 超

  2013年3月,沈浩波诗集《命令我沉默》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了他1998年到2012年所写的大部分诗歌。10多年来,从青春期的血气方刚、目空一切到如今已为人父的沉淀与“沉默”,沈浩波的诗歌创作经历了明显的转折与蜕变。在近日在京举行的诗集《命令我沉默》研讨会上,一些诗人、批评家对沈浩波的“蜕变”进行了解读。

  在诗歌批评家吴思敬看来,沈浩波的诗歌创作大概经历了3个阶段:一开始主要是“欲望写作”,以情与欲的冲突为主要着眼点,突破了传统的道德规约;接着是以《文楼村纪事》为代表的介入现实的写作,继承了中国诗歌直面现实、追问存在的传统;近期的长诗《蝴蝶》则趋向于综合化,其中所体现的历史感和对人性的解剖、对生与死的彻悟都表现得非常深刻。诗集《命令我沉默》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沈浩波诗歌创作的多元风格与转变过程。

  与会者谈到,沈浩波早期的诗作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与颠覆性,体现出一种“恶”的力量。批评家施战军认为,每当我们的诗歌出现了平庸迹象的时候,恰恰是“沈浩波们”亮出了自己的刀枪剑戟。他们的言词刺激了落寞的诗坛。诗人臧棣谈到,“恶”在西方文学中普遍存在,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常常缺席。实际上,文学的成熟需要经过应对荒谬、荒诞、复杂,然后才能更好地升华。沈浩波经过“恶”的历练,并对此有着明确的把握,他用真实的笔触写出了深邃的文学之“恶”、诗歌之“恶”。

  从早期的“粗犷”到近期的“沉默”,沈浩波的这种转变令人关注。施战军说,“在写作早期,沈浩波是处在诗侠行走的过程中,他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断地挑战高手,打出一片开阔地,到了一片高地上,在茫茫四顾的时候,感觉到了主体的危机和新的可能性。所以,他回过头来,从过去那种叛逆的写作转向了一种综合、包容、阔大的气度上。”与会者认为,沈浩波诗歌创作的转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与时代、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他的创作不仅是在题材上回应了现实问题,更是在诗歌语言、美学等方面回应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现实场域。”诗人吕约谈到,在沈浩波早期的诗歌中,欲望主体有着很多的痛苦和不自觉性,但到了后期,欲望主体和理性主体跳起了“双人舞”。

  有与会者谈到,如果因为前后期创作的不同,而把沈浩波看做一个“分裂”的诗人,是不妥当的。批评界在评价一个诗人的时候,往往采用“贴标签”的方法。开始写作时,沈浩波写了一些“狂放之诗”,被贴上了“身体写作”的标签。但实际上,从1998年的《苏北》开始,沈浩波的诗歌就积极介入现实生活,再到2000年的《我们那儿的生死问题》,接着是2004年的《文楼村记事》,他的写作有一个延续性。这些年来,沈浩波一直都在坚持——“从身体上产生的语言和诗歌才是真实的”。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任洪渊、林莽、刘福春、张清华、张柠、邱华栋、霍俊明、唐欣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行  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